葛亮作品《北鸢》:以家族史书 写民间真精神

2017-03-30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王燕 杨耀烨

  葛亮坐在那里,像一本书:温和、低调、优雅,似乎不属于这个时代。出身书香世家的他,其祖父是著名艺术史学者葛康俞、太舅公为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表叔公为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出生于1978年的葛亮,8年前便以长篇小说《朱雀》震动文坛。而这一次,在其新作《北鸢》里,他将自己家族那些流转于历史的故事不动声色地呈现出来,那个时代的风雅和动荡也扑面而来。

  以“鸢”作喻,犹如命运引线

  谈起关于《北鸢》的创作缘起,葛亮说源于祖父遗作《据几曾看》编辑的一封信,“他希望我从家人的角度,写一写祖父的过往”。在七年中的写作时间里,他做了大量的访谈以及埋首于文献的“格物”工作。葛亮全书以“鸢”作喻,犹如命运引线,在波澜壮阔的时代面前,个人命运犹如纸鸢,既可能 “命悬一线”,也意喻“一线生机”。

  《北鸢》之题是出自曹雪芹不大为人所知的著述《南鹞北鸢考工志》,“曹公之明达,在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道。虽是残本,散佚有时,终得见天日。管窥之下,是久藏的民间真精神。”在书中,葛亮描绘了政客、军阀、文人、商人、伶人等各色人物,犹如《清明上河图》,徐徐展开,内容涉及政经地理、文学艺术、生活习俗、地理样貌等,如镜头慢慢摇曳,将几十年的时光一一呈现,让人不由自主地跟随其文字进入那个世界。

  通过文字建构一个历史的在场感

  《北鸢》中,主人公卢文笙的原型是葛亮的外公,毛克俞的形象则源自其祖父。而其姨父褚玉璞,上世纪二十年代曾任直隶省长兼军务督办,鼎盛期与张学良、张宗昌并称奉鲁直三英,在《北鸢》中名为石玉璞。

  陈思和教授曾谈道,这部作品是对家族小说的致敬,好像又在抽离家族小说必有的血缘性。那么如何处理纪实和虚构?葛亮说:“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可以看到其中有不少我的家族中祖辈本身的原型和身份的勾勒,但我更多地是希望作为一个书写者,站在抽离的位置去对家族整个概况进行梳理。家里的老辈也给了我非常多的指引。我可以作为一个当下年轻的在场者,但同时也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进入对这个小说整体的勾勒。”他希望通过文字建构一个历史的在场感,“这种在场感也不单单是历史的回忆。这种在场感既要有格物和考据的部分,这是历史的砖瓦,但是同时还要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它是一种诠释的形式,而不是单纯地把史实堆砌起来,也不是重塑历史。”  语感的形成得益于父辈的培养

  《北鸢》的叙事宏大而笔法细腻,葛亮承认这些除了案头的考据工作外,也得益于家庭的熏陶。“我父亲是学俄语的,我小时候他给我看了很多俄国小说,那种宏大的叙事和开阔的结构对我影响很深。此外,这种语感的形成可能也还是得益于父辈的引导和培养,因为我少年时看了不少笔记体的小说,如《阅微草堂笔记》等,它也建构了我对于语言的审美跟语感。”

  葛亮的文字非常细腻而克制,他的每一条朋友圈几乎都是两个字,别无赘言。他笑道:“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意蕴无穷,我也希望我的文字能尽量精确简约,给人更多的理解空间。”

  计划中的“南北书”已出了两部。接下来,他依然会书写历史,时间跨度应该比《北鸢》更大一点,会上溯到晚清。问及何时可以出版,不慌不忙的葛亮用一贯温和的声音轻轻答道:“和《北鸢》差不多吧。”哦,那将又是一个七年。可是,真的值得等待。毕竟,如今这样用时间慢慢炖文字的人还有多少呢?  图/记者王燕 杨耀烨

【责任编辑:张艳如】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