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坡村的脱贫答卷

2020-09-17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吴绍建文并摄

  武警昆明支队扶贫工作组组员王伟与村民交流中药材种植技巧。

  9月初,生活在雪岭脚下的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汤丹镇大地坡村的村民开始秋收。红土地里,一栋栋种植中药材的大棚里,拖拉机的轰鸣声和村民的欢笑声交织成优美的丰收之歌。

  雪岭是滇中第一峰,海拔4500米,绵绵雪山重重叠叠,阻断了大地坡村与外界的交流,绵延的山脉成为横亘在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的障碍。2016年,大地坡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300元,是昆明市3个国家级贫困县区之一,也是云南省确定的27个深度贫困县区之一。

  3年前,武警云南总队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昆明支队受领了与大地坡村扶贫结对的重任,官兵们决心啃下这场战役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修路

  说起东川,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诗句,当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在这里巧渡金沙江后写下了著名的七律《长征》。这里自然风光惊险刺激、奇瑰别致,但险峻的地形却是经济发展的障碍。

  开车去大山深处的大地坡村,公路盘亘于海拔3000多米的崇山峻岭之中,“缠绕”于如刀劈斧砍的悬崖峭壁之上。从海拔2300米的汪家箐村出发,上到3300米的紫霞宫虽然只有5公里路程,海拔高差却达1000米,有48道拐,这条开凿在坡度达60-70度的悬崖峭壁上的“挂壁公路”,被称为“中国最险公路”。

  连接大地坡村与公路的是一条坑坑洼洼6公里长的泥巴路。遇到刮风下雨,路上满是泥泞的水坑,村民出门要看天气的“脸色”。地里种下高山蔬菜,到了成熟季节,只能用小推车一车一车往外拉,常常是男人在前面拉,女人在后面推,稍有不慎还可能连人带车侧翻到沟里。

  “要致富,先修路。”2016年3月,时任武警昆明支队东川中队中队长吴志伟被任命为大地坡村扶贫组长,这名来自山东滨州的北方汉子,把修路作为帮助大地坡村脱贫致富中的头等大事。

  他带领中队官兵在没有任何大型机械的条件下,用锄头、洋镐、土箕,与村民一道从10公里外搬来石块、沙子,平整路基、筑墙修路,把每户村民的门前小路修缮平整。他还主动与交通部门联系,2017年,该村道路按照扶贫项目立项施工。

  路通了,当年的泥泞路变成柏油路,板车换成了电动三轮车,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步伐明显加快。武警昆明支队趁热打铁,协调实施危房改造、农田改造、移动信号发射塔等公共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如今,宽敞平整的马路直接通到了村口。大型收购车也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收购村民们种的药材、水果和蔬菜。

  村民们感谢武警官兵,为这条路起名为“武警连心路”。官兵穿破的胶鞋、用锈的钉耙和镰刀等,被当作“扶贫五件套”由东川扶贫办搬迁陈列馆作为藏品对外展览。

  产业

  “感谢党和政府为我指明了种植高山药材这条致富路。”村民余鑫全谈起这几年自家生活的变化,对武警扶贫干部的帮助充满了感激之情,“现在想让我搬下山去住,我都不愿意!”

  3年前,拥有初中文凭的余鑫全却是村里的重点帮扶户,两块“大石头”一直压着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一个是债;一个是病。母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全家吃穿用,全靠他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月月借钱,月月想办法还钱。我自己也快累病了。”余鑫全回忆起那段日子直摇头。

  2015年年底,余鑫全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他家的旧瓦房墙面都是裂痕,屋顶也是东缺一角、西漏一块。像余鑫全这样的贫困户,大地坡村共有45户。

  “要致富,关键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武警昆明支队扶贫组与大地坡村结对帮扶3年来,组织力量对全村走访摸底,精准识别,为每家每户建档立卡,以“解剖麻雀”的方式了解贫困成因,谋划脱贫对策。

  武警昆明支队扶贫组在与村两委反复商议后,邀请当地扶贫部门共同论证,结合大地坡村位于高寒山区这一实际情况,向村民推荐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扶贫项目——种植“一支蒿、草乌、金毛竹”。这3种药材都适宜在山区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地区生长,栽培技术成熟,药材产量高且质量好。

  余鑫全成为首批接受种植培训的村民之一,他们在村里的盐碱地上种下药材苗。随着中药材在盐碱地上长出果实,余鑫全第一年收入就超过两万元。

  为消除村民因价格波动带来的增产不增收忧虑,扶贫工作组协调东川区“一支蒿”制药公司到大地坡村进行实地考察与药材检验,与村“两委”签订为期20年的供货协议,制药企业按需下订单,农民按订单种,给村民增收吃下“定心丸”。

  扶贫组还整合农户资源,于2017年创新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学习培训等各方面的支持,引进了萝卜、西红柿、茄子、辣椒、瓠瓜等高山蔬菜种植,目前已有28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参与种植,种植面积达300亩。农户的种植走上正轨后,通过合作社统一销售,村民们实现了全面增收,从源头上解决了贫困问题。

  2019年年初,一场特大暴雨过后,村里的蔬菜、药材不同程度都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已有的虫害防治知识对这样的“大场面”不起作用。得知情况后,武警昆明支队扶贫组立即联系当地种植专家,开设种植及防治病虫害知识传授小课堂。

  村支书任太新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实施‘一户一棚’‘一户一策’产业富民工程,让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干’,从而顺利实现整村产业脱贫。”

  扶智

  “医生,帮我量量血压。”“只要一下雨,我就浑身疼,腰部最严重……”今年4月,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武警云南总队医疗队又一次来到大地坡村巡诊。前来就诊的村民们排起了长队,量血压、听心肺、查五官,宣传健康知识、提供治疗方案、免费发放药品,军医们忙而不乱。

  经过3年努力,大地坡村在武警官兵的持续帮扶下,终于打赢了脱贫仗。 2018年年底,经东川区、昆明市两级评估,大地坡村退出贫困村行列。

  “摘帽不能摘责任,摘帽不能摘帮扶,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武警昆明支队坚持脱贫攻坚政策不变、力度不减、责任不松的原则,2019年继续派出扶贫组回访调研,着眼产业基础薄弱、就业不稳定、因病返贫等问题查补短板,逐户施良策、求实效、保清零。

  2019年以来,支队先后协调总队医院开展巡诊4次,送药及医疗用品价值约5万元,协调地方医院义务到村开展医疗巡诊两次,帮助村里建起了便民医疗点,免费配备了30多种药品和一些必备的医疗设备,村民再也不用跑20多公里就诊,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除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一定程度上还与当地群众的思维观念落后相关。武警昆明支队扶贫组协调东川移民新区共同建设红色书屋,组织滇东老兵公益团队为驻地困难老人及留守儿童开展关爱活动,捐赠价值5万余元的党建书籍及学习用品,并筹措开展党建、产业、健康医疗、文化教育协调扶贫专项资金30万元,先后开展产业知识讲座7场,助教送书包活动3次,如今“农家书屋”藏书量有1200多册,成为村民们的精神家园。

  为了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武警昆明支队扶贫组得知云南省商务厅与商家联合主办的“助力搬迁·安居圆梦”活动启动后,第一时间将优惠政策给村民讲明白——购买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可享受购机价款100-500元的补贴,购买烟灶、电磁炉、电饭煲可享受50-100元的补贴,并帮助每个易地扶贫搬迁家庭领到了家电惠民补贴卡,挨家挨户教村民们家电使用方法。

  家电入户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也让村民们的观念跟上了时代。村民潘思贵说:“你去药材种植基地看看,大家遇到问题就跟专家视频互动,再也不是蹲在墙角等着别人来帮扶了。”

 

【责任编辑:赵飞鹏】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