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的那些小纸条,你都怎么处理了

2019-11-22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桑榆

  视觉中国供图

  【当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古老的信件就往往只能和更古老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比如爱情,两者都是情感需求远高于生产效率的行为。】

  在住了快20年的家里,在我房间的柜子深处,藏着一个不大不小的铁盒子,它可能是多年前的一个月饼盒,具体已不可考证。它被我缠上了密密麻麻的胶带,想打开估计只能动用小刀。铁盒子里装满了一张或半张信纸大小的纸条,笔迹都出自同一个人,时间段在我高一至高三,那事关我的初恋。

  那是一个学生还没有手机的年代,两个人分学文理,不在一个班,平常见面的机会很少,谈恋爱的“谈”就成了一大问题。可对青春少艾的人来说,办法总会有的,于是一起上学就成了每天唯一的单独相处时间。

  然而,南方小县城的问题在于地方太小、家住得太近,即便走得再慢,从我家到学校也就10分钟,就算绕路也不超过15分钟,当然绕两圈我们就要迟到了。也不知道从哪一天起,也不知道是谁先送出的第一张纸条,反正我们有了一个惯例——每天早上见面交换纸条。

  信纸大部分是来自学校小卖部的卡通信纸,当时流行款,偶尔也有一本用完供货不足,临时用草稿纸代替。从此,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就是最期待的时刻,我很有仪式感地拿出信纸,仿佛那个男生就坐在我面前,有好多话想对他说,字字句句全都写下来。

  第二天,我一下楼,男生肯定已经在小区门口等我了。我们交换叠好的纸条,揣进口袋,慢慢踱步去上学。在校门口依依惜别后,我一路小跑到班里,在座位前坐定,小心翼翼又迫不及待地在抽屉里打开纸条,往往一天能看上五六七八回,就差倒背如流。

  纸条上写了什么?坦白说,我现在一句也想不起来。打个比方,就像现在和男朋友发微信,你能记住每天都说了什么吗?无非就是写写每天的所思所想——可能隔几天还有重样,无非是成年人聊聊基金涨了跌了,少年人可能聊聊月考排名升了降了。当然,开头和结尾按惯例要表达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相思之情。少年不识愁滋味,所有的愁半张信纸就能说清楚。

  这段恋情,几乎整个年级都知道,老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能因为两个人都有比较好的成绩护体。我与他的教室是平行的,中间隔着一条长长的开放式走廊。我经常站在走廊上,望向他的窗户——他正好坐在靠窗的位置。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我觉得我当时一定被自己感动了。

  就是这样一场十分普通的小恋爱,毫无狗血,毫不惊天动地,终结于大学。我北上,他南下,少年的爱情——甚至可能只是好感,是敌不过千里之遥的。但当时的我们并不这么想,对未来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还嬉笑着写过一纸“婚约”,大学毕业后的几年计划云云——那张纸条已经被我撕了。

  其实在离家去上大学前,我就已经把积攒了3年的小纸条收进了铁盒子,但没有密封,当时想的只是,这么珍贵的东西我得收好了。分手后的那个假期,我回到家,用胶带把铁盒缠得看不出本来模样。

  又过了几年,在高中同学会上,我又遇到了他。我很想问,我给你的那些纸条你都怎么处理了,但终究没有问出口。虽然只是好奇我的墨宝去向,但还是不要给人徒增烦恼的好。

  大概因为少年时的这段经历,后来我对影视剧里的信件桥段就特别有共鸣。比如,《海角七号》里跨越半个世纪的7封情书,《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那些阴差阳错的通信……当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古老的信件就往往只能和更古老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比如爱情,两者都是情感需求远高于生产效率的行为。

  微信上的谈情说爱,一不高兴就删记录,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但白纸黑字,我总不能三天两头去烧它。只是,我很久不写信了,也很久没有收到小纸条了。

 

【责任编辑:侯歆钰】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