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项量化指标任务全部完成
2018年政府工作“对账单”里的民生关怀

2019-03-05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林 张均斌

  国务院3月1日公布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的落实情况(下称“落实结果”)。中央政府上一年度制定的36项指标任务全部圆满完成,有的还超额完成。

  《政府工作报告》将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定为6.5%左右。经过一年的努力,最终的落实结果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内部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GDP同比增长6.6%的成果实现得殊为不易。

  在宏观经济实现预期增长目标的背后,减税降费、稳定就业、医疗保障、提速降费……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完善,每一项民生指标的完成,都让老百姓获得感满满。

  百姓收获个税“大红包”,企业减去税费“真负担”

  如果问2018年对国人影响最直接的公共政策是什么,那么新个人所得税法一定是答案之一。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设立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一系列减税措施既给老百姓送去了个税减免的“大红包”,也给企业减去了各项税费的“真负担”。

  对于居民从个税改革中的实际获益,企业财会人员最清楚。“新个人所得税法的实施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红包!”南宁市希望高中财务人员李梅说,新个税过渡期政策实施后,她所在学校有近160名教职工享受到了减税大礼包,学校在2018年10月发放职工工资预计计提的个人所得税税额较上月申报的个税减少近1万元,降幅达40%。

  “个税减少了,到手的工资增加了,工作的积极性也大大提升。”李梅的这番话,不仅是广大群众的真实感受,也是许多企业界人士关注到的真切变化。

  全国人大代表吴远大也从2018年的减税降费政策中,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他所在的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分路器芯片供应商,所生产的光分路器芯片打破了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他强调,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为这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据介绍,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两免三减半”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在个税改革、增值税改革推出后,2018年共计享受留抵退税695.53万元。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实际上,2018年全年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1.3万亿元,超出预期。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副院长于洪认为,2018年的减税降费政策不仅提高了个税免征额,让纳税人都享受到利好,通过专项附加扣除照顾到每个纳税人的自身情况,总体效果非常明显,还积极主动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减去企业发展中的税费负担。于洪说,由于税收政策的调整有一定滞后性,之后还会有更多的效果得以显现。她预计,下一步的个税改革将不再只是调整数字,而是从更深层次调整税收体制。

  十大举措“稳就业”,新增就业目标超额完成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要达到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落实结果显示,实际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全年各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4.8%~5.1%之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8%,符合年度控制目标。

  超额完成就业目标的背后,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稳定就业工作的重视。201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在这场会议上,“稳”字成为关键词,“稳就业”被列为下半年要重点做好的“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之首。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尤为重要。2018年,国内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不断显现,一定程度上传导到就业,结构性压力显现。

  为此,许多促进就业的措施相继出台。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稳定和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十大稳定和促进就业的举措。包括将数字经济相关职业纳入就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范围,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大力开展岗前培训、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引导劳动者转岗提质就业;培育更多中小微企业,催生更多吸纳就业新市场主体等等。

  此外,2018年我国人力资源要素市场的第一部行政法规《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也开始施行,着力解决就业市场存在的歧视、纠纷等问题。该条例要求,用人单位发布或者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的单位基本情况、招聘人数、招聘条件、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基本劳动报酬等招聘信息,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性内容。

  更多好药进医保

  “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其中一半用于大病保险。”2018年3月5日,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时,这句话刚说完就被现场代表委员的掌声打断。

  掌声中包含的不仅是对政府工作的认可,也隐含着对下一年工作,尤其是对医疗保障等民生领域改革的期许。落实结果显示,全国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已经达到人均不低于490元的目标,新增的40元中,有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2018年,“进口抗癌药零关税”“推动抗癌药加快降价”“抗癌药专利审查周期压缩1/3”等多项新政相继出台,给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

  2018年10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出台新规,将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并确定了医保支付标准。这17种抗癌药涉及肺癌、肾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个癌种,与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后的药价平均降幅达56.7%,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价格,平均低36%。

  药价谈判所涉及的还不只是抗癌药,还有更多好药通过集中谈判、集中采购的方式进入医保目录,以更低廉的价格送到更多病患手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指出,国家出台的一揽子抗癌药惠民政策是我国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升百姓健康获得感的有力举措,同时,“国家谈判”让抗癌药等药品进医保的做法,也为医药企业的健康发展树立了导向作用。

  “这种做法和以往政府定价有着本质的不同,和以往的招标采购也有不同,它更加尊重市场。尊重了市场,就会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并通过创新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这就是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方来英在媒体上撰文指出。

【责任编辑:黄易清】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