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数学家英格丽·多贝西斩获“复旦-中植科学奖”
丁肇中宣读获奖者名单并致颁奖辞

2018-12-16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魏其濛

    中青在线上海12月16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魏其濛)今天,第三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暨第四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获奖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格丽·多贝西出席颁奖典礼并发表报告。

    著名实验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复旦-中植科学奖”评奖委员会主席丁肇中宣读获奖者名单并致颁奖辞。中国航天英雄、特级航天员杨利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狄拉克奖获得者米歇尔·帕里内洛先后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概况》和《从计算机到原子模拟: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发表报告,分享了相关领域最前沿的创新成果。

    英格丽·多贝西教授1954年出生于比利时,1987年移居至美国并在贝尔实验室工作,随后于1993年至2011年期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她还是国际数学联盟(IMU)第一位女性主席(2011-2014)。

    多贝西是世界上最富影响力的应用数学家之一,她在图像处理的数学基础,尤其是多贝西小波和双正交CDF小波的建立等方面做出了深刻而具有开创性的成果。小波是将数据分解到不同的频域上的一类局部化的数学函数,在图像压缩、信号分析、医学成像、打印扫描、遥感以及数码摄影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JPEG2000图像压缩系统使用的就是一种CDF小波。多贝西还把多项基础应用的研究结果运用在反问题、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古生物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多个领域中。她最新的研究是通过复杂图像处理技术辅助当今世界顶级艺术作品——包括梵高和伦勃朗的绘画——的真实性和年代考证,以及用数字手段增强美术画作的效果。

    多贝西在报告中介绍了她的研究,并提到自己自1995至今招收过七位中国博士生,其中第一位中国学生黄颖在就读期间也帮助了她的小波研究。

    “复旦-中植科学奖”由复旦大学和中植企业集团于2015年合作设立,用以表彰在数学、物理和生物医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全球科学家。本届获奖结果已于今年7月公示评选结果,获奖者将获得三百万元人民币奖金。

    记者注意到,今年10月,2016年获得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继2017年三位获奖人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该奖项得主第二次斩获诺奖。

    “复旦科技创新论坛”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高等学术研究院承办,中植企业集团赞助。论坛从2015年开始举办,旨在通过搭建全球视野下的交流与分享平台、聚焦全球科技前沿领域和创新趋势,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贡献。

    本届论坛为期三天,由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组成,主题聚焦计算科学、创新创业、大数据和功能与分子影像等多个领域,活跃在世界各地学界、商界和政界的400余位嘉宾参加了本届论坛。

【编辑:李伊涵】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