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双慧眼,看清生活中的消费“套路”

2018-12-16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刘俞希 聂亚栋

  中青在线讯(实习生 刘俞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聂亚栋)“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首歌是1993年3·15打假晚会的主题曲。在12月15日下午举办的“扫雷行动——金融消费者保护计划”(以下简称“扫雷行动”)汉江师范学院站,330余名学生现场聆听了一堂金融安全公益课。

汉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付永昌在致辞中表示,在校园开展“扫雷行动”的目的是提升同学们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看清“套路”、避免伤害。来自汉江师范学院的“全国最美卧底80后女辅导员”毛晶玥,因卧底、揭露非法校园贷,成为“网红教师”。正因如此,这堂金融安全公益课更加意义非凡。

“不要忽视生活中的消费骗局,因为这些骗局在刚出现时一定是骗了许多人。”支付宝金融安全专业讲师周晨晨向同学们强调要注意生活中的消费骗局。他举出数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陷阱”,尤其是在消费中提高警惕。

周晨晨讲消费贷。实习生 刘俞希/摄

    互联网金融安全媒体讲师团成员、中国青年报深度调查部记者卢义杰在讲座中说到自己也曾在生活中因消费而被骗,比如为了购买游戏中的虚拟金币、添置笔记本电脑,均将钱通过非官方渠道转入第三方个人账户而落入骗局。

卢义杰讲诈骗案例。实习生 刘俞希/摄

    “就算你不去踩免费的‘坑’,避得开高回报的诱惑,也要注意各种不正规的贷款。”卢义杰举出今年发生的一起全家三口因陷“多头贷”而两次自杀的案例。所谓“多头贷”,也就是“以贷养贷”。案例中的一家三口都在借贷,每次借的并不多,少达三五万,多的时候也不过七八万。可就是这样一笔一笔的小额贷累积起来,不知不觉中就欠下了几百万。因觉难以负担,最终酿成悲剧。

    卢义杰提到,自2017年以来,国家反复强调防控消费金融类风险。据业内人士发现,当借贷人同时向多家机构贷款,很可能意味着此人现金告急、此后也难以偿还。但疯狂揽客带来的利润诱惑,以及各机构信息割据的征信平台,依然滋长了“过度多头放贷”的行为。

    汉江师范学院的大一学生李璐瑶在讲座后谈了自己的感想:“如果没有这次的讲座,我也意识不到其实生活中有许多‘陷阱’。”她认为自己本来比较谨慎,但也曾为一些小诱惑而动摇。她曾在一个网站上为30元零食券而心动,但需要输入支付密码才可获得;她连续两次到了输入密码的页面,都选择了放弃。经过这次的讲座,她更加认识到,需要在生活消费中提高警惕。

【编辑:李伊涵】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