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首师大附中集团化办学十年探索和实践

2018-12-03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曼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曼玉

    “我们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区域开办分校,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在日前召开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首师大附中”)集团十周年研讨会上,该校校长沈杰介绍。

    据介绍,首师大附中的集团化办学之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2008年承办门头沟区永定分校;二是探索阶段:2010年承办首师大附中第一分校,2012年承办了大兴南校区、2013年开办大兴北校区、2014年承办首师大二附中和昌平学校;三是深化阶段:2015年开办通州校区,2018年开办北校区以及位于房山的实验学校。

    “教育集团的发展,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是最主要的动因,即依托首师大附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改善薄弱学校的质量,提升区域教育的整体竞争力。”沈杰表示,通过一系列措施,首师大附中的集团化办学切实提高了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门头沟区的永定分校从一所薄弱的农村校成为北京市优质高中,成绩位居门头沟区前列;海淀区的首师大附中一分校也从一所底子薄弱的学校成长为教师水平、科研实力均有大幅度提升的学校;首师大二附中的成绩进入了海淀区公办学校的前10名;大兴北校区、通州校区两所学校在新开办的几年时间内,各项成绩在所在区名列前茅,成为群众选择的新热点。

    “从一所学校的成功到十所学校的繁荣,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集团化办学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不仅成为首都集团化办学的典型,也为大学的各项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践范本。”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萼表示。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顾问谈松华认为,首师大附中为集团化办学积累了很多经验,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流动和共享,形成了一种更加紧密和更加高效的组织架构,关键是十个学校形成了共同认可的文化理念。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室副主任张家勇认为,首师大附中集团化办学是教育改革典型的成功案例,实现了跨城乡跨区域的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并实现了制度创新,通过本校的引领示范,实现了教育的高质量与特色化发展。

    “因为学校区域环境、历史背景、组织架构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把学校差异性和建设的统一性结合起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认为,首师大附中集团在表异性课程上提供了多样化的制度空间,同时在工具性的课程建设上采取了统一性的做法,其办学的经验弥足珍贵。

    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认为,首师大附中集团“十年磨一剑”,用实践回答了人们对集团化办学存在的质疑,如集团化办学会不会存在兑水,是否保持多样性、会不会封闭化同质化等,该集团通过一个优质学校带动十所学校共同繁荣,通过科学赋能让龙头学校保持活力,使各校的文化与集团的整体理念得到较好的统一,并在实施路径上实现了多样化。这都为促进首都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为基础教育改革创造了鲜活经验。

【编辑:黄易清】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