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综艺2018:百媚千红的“流量春天”,谁被淘汰谁能留

2018-12-01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陆宇 沈杰群

  实习生 陆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沈杰群

  2017年,在众多娱乐综艺霸屏的情况下,《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综艺实现“逆袭”,赢得观众的热烈好评。不少业内人士称“文化类节目的春天要来了”,随后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也紧跟这一潮流。

  2017年在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超过50档,2018年总数量或将突破70档。井喷式涌现的文化综艺和可观的流量数字,俨然构建了看似百媚千红的“春天”。然而我们也看到,这一年,有些节目轰轰烈烈打响第二季时,相关话题度和关注度明显不如第一季;“春花”虽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仍是几个头部节目。

  能在“独创”和“跟风”的较量中真正留下来的赢家须具备哪些特质?

  相比于去年同类节目的扎堆刷屏,今年的出品方有意在“内容创新”上加大投入,《圆桌派》《一本好书》《锵锵行天下》《上新了,故宫》《博物馆奇妙夜》等节目的播出都引起不小的关注度。

  今年10月起播出的《一本好书》给观众带来新的惊喜,豆瓣评分已达9.3分。有网友表示,节目“从表演到舞美,从立意到品质,都体现着节目组的诚意与态度”,但也有人认为“戏剧表演大方式还是不能表达语言的美感和作品的深度”。

  不同于以往嘉宾朗读作品片段的方式,在《一本好书》里,观众可以看到演员在环形舞台上动情演绎作品情节。服装、道具上也力求逼真,作品内容的呈现融入了演员自己的情绪与理解。

  例如在录制《三体》时,为了真实表现未知感,赵立新只背了自己的台词,没有看完整个剧本,他说:“我希望在现场才知道它接下来发生什么,这样才能更符合科幻的气质。”

  此前已停播的《锵锵三人行》,今年9月以《锵锵行天下》的方式重新“复活”,窦文涛带着熟悉的嘉宾许子东、周轶君等,走出传统演播厅,用行走的方式看世界。窦文涛和小君君在阿加莎曾经睡过的床上,上演“谍战戏”;开心得在澡堂“打滚”;实现和许老师“共浴”的梦想。

  看看这一次嘉宾们的行程:寻着诺贝尔奖获得者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纯真博物馆》,到当地的“纯真博物馆”参观,和帕慕克畅快对话;在许蕾姆苏丹里搓澡;逛逛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等地标;在风景绝佳的海边餐厅大快朵颐。

  “走出去”,这种节目形式对于观众来说是新鲜的,通过嘉宾的行迹我们可以看到作家鲜活的生活环境,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环境,对于书中的人物也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纯真博物馆”,这是根据帕慕克同名小说建立的实体博物馆,里面存放着小说女主芙颂所用过的成千上万的小物件:裙子、皮鞋、宝宝、耳环,甚至掐灭掉的4000多个烟头……嘉宾们一手拿着书,一边对应着寻找博物馆里的物件儿,一边聊着那纯真、错综、像被惊涛冲击心脏的世间爱情故事。

  看完嘉宾们的对话,跟着他们走过书中人物生活过的地方,你恨不得马上读完帕慕克的书,订上前往土耳其的机票,去感受那“痛彻心扉”的单恋苦情故事。这种强烈的情感欲望是以往聊天节目所不能带给观众的,同时,它也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历史古迹,而是给你更大的欲望去渴求知识,去感受各国文化的积淀。

  还有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更像是“一个失眠文人的深夜自我独白”,节目在深夜街头录制,梁文道一边行走一边和大家推荐书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之前引起热议的《十三邀》,则是许知远继续带着自己的“偏见”来“拷问”世界。彼时与嘉宾们(如马东、李诞)的思想交锋与观点冲突给节目带来巨大质疑,但这恰恰也是节目的“灵魂”,有思维“矛盾”冲击,有个人品牌的光彩,才留得住观众。

  “文化明星”和“明星学者”一直不缺,找到“有根之水”,才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生存根本。从目前文化类综艺热播的现状看,一个节目的成功关键,往往和主创人员的知识结构及气质紧密绑定。节目的核心文化力,是主创人员必须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诉说对文学、历史、世界的理解,帮助观众跨越自己的圈层,看向更广阔的的世界。

【编辑:郭艳丽】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