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撑腰”,重污染频繁来袭
治霾初级阶段 大气污染防治尚处“啃硬骨头”关键期

2018-12-01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刘世昕

  中青在线北京12月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世昕)入秋以来,京津冀地区频繁遭遇重污染过程,与2017年冬季蓝天常在形成鲜明对比。对此,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专家组解释说,今冬冷空气强度弱于常年,静稳、高湿和逆温基本同时存在,是导致重污染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气象因素。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会同国家气象中心最新预测预报结果,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12月1日~3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北部将发生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这已经是入秋以来的第五次重污染过程,而11月27日,一股携带沙尘的冷空气才刚刚缓解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一次重污染,两次重污染之间只有短暂的间隔。11月30日晚8时,北京市PM2.5浓度是120微克/立方米,达到中度污染。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的专家从气候状况的角度分析了今年重污染频繁发生的原因。专家组认为,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处于厄尔尼诺状态。受其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弱于常年,北方地区静稳天气发生概率随之增高。今年11月以来的几次重污染过程,静稳、高湿和逆温基本同时存在,是导致重污染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气象因素。

  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空气污染和气象条件之间存在相互反馈机制,不利的气象条件对PM2.5的“反馈作用”使得PM2.5浓度出现“爆发性增长”。预计11月30日至12月2日,区域内边界层高度低于500米,且边界层内的逆温效应会持续存在,将导致PM2.5浓度居高不下。

  11月29日晚,生态环境部已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市发函,指导各地积极开展应对工作。截至11月30日,上述省市中共有5个城市发布了红色预警、73个城市发布了橙色预警、1个城市发布了黄色预警,启动相应应急管控措施。

  专家分析说,12月1日~3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受偏东高压系统控制,近地面以弱偏南风为主,并伴随全天强逆温和高湿度等不利气象条件,预计京津冀中南部、山东西部及河南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持续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叠加前期沙尘残留,部分城市可能达到严重污染。其中,12月1日晚至2日,伴随大雾天气,区域自南向北湿度逐渐加大,细颗粒物吸湿增长明显,为此次污染过程最重时段。3日上午起,受可能的冷空气过程影响,空气质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步改善。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说,重污染天气的过程确实和气象因素有关,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还不太稳定,遇到气象条件不利的时候还有波动和反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处在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

  刘友宾表示,重污染天气等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污染物排放总量还远超环境容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是我国重化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占全国7.2%的国土面积,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钢铁、焦炭、电解铝、平板玻璃产量均占全国1/3以上。此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公路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86.1%,柴油车污染已经成为交通领域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刘友宾介绍说,重污染过程发生时采取应急减排措施是可以对污染浓度进行削峰的。

  专家们评估认为,11月23日~26日污染过程与2016年11月24~26日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类似,在采取应急减排措施之后,这轮污染过程的持续时间和污染程度均明显减轻,污染峰值浓度比2016年过程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北京市在污染过程持续了将近72小时后才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编辑:郭艳丽】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