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网络评论蓝皮书发布,揭示我国网络评论用户的五个维度特征

2018-11-30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姜继葆

微信图片_20181130144144.jpg

   中青在线北京11月30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姜继葆) 今天,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评论工作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了《网络评论蓝皮书:中国网络评论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蓝皮书)。

  在互联网环境中,用户的话语权明显增强,用户地位显著提升,一定程度地影响着网络评论的传播和发展。蓝皮书通过线上问卷的方式对网民进行抽样调查,较为科学地阐述了我国网络评论的用户规模和结构,又通过交叉分析等手段总结出不同属性的用户接触网络评论的行为、习惯及偏好差异,最终较为清晰地描绘了现阶段中国网络评论传播的典型用户画像。

  根据调查数据,蓝皮书将网络评论用户的使用动机和行为概括提炼为如下五个维度的特征,以作为用户细分的基础。

  一是社交互动活跃度。高社交互动活跃度主要表现为经常与好友进行互动,如评论好友的日志/状态、发布信息时@好友等;低社交互动活跃度则主要表现为很少与好友进行互动,以浏览好友动态为主。

  二是兴趣享乐评论关注取向。取向的一端是偏集体取向的兴趣享乐评论关注,即倾向于关注与好友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偶像的信息;取向的另一端是偏个人取向的兴趣享乐评论关注,即倾向于关注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公众人物的评论。

  三是行业评论关注取向。取向的一端是碎片化的行业评论关注,即在使用社会化媒体的同时会去浏览行业评论;取向的另一端是集中化的行业动态关注,即不仅关注行业评论信息,还试图基于社会化媒体建构起自己的行业小圈子,结识同行业人士并进行互动。

  四是新闻评论关注取向。一类是偏轻松的新闻评论关注,如娱乐评论、体育评论等;一类是偏严肃的新闻评论关注,如时政评论、经济评论等;一类是偏社会热点的新闻评论关注,主要通过社会化媒体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事件评论。

  五是自我表达积极性。积极的自我表达主要表现为愿意在社会化媒体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消极的自我表达表现为很少在社会化媒体上表达对社会事件/见闻的观点。

  此外,蓝皮书还从政策、产业、技术和用户角度整体概括了近年来我国网络评论发展的11个特点,包括:网络评论空间生态向好,网络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明显提升;网络正能量敢于、善于发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网络评论主旋律;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依法营造网络清朗空间;网络评论舆论监督作用有效发挥,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网络评论成为高频基础应用,深度用户占比超六成;从PC过渡到移动时代,微信、新闻客户端、微博成为网络评论三大接触渠道;内容生产UGC模式转向机构化,PGC与UGC融合向MCN发展;“算法分发”大众化应用,“编辑分发”精品化发展;网络评论用户满意度较高,平台接触习惯相对稳定;寻找观点赞同者成为主动搜索网络评论首要动机,用户集群效应凸显;市场配置网络评论资源作用突出,生态创新迭代加速。

 

【编辑:齐琪】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