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有了新经济,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
陕西延川:如今的乡村不再“平凡”

2018-11-14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黄博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黄博

    离村十八年的甄志英今年又回到村里了。

    十八年前35岁的他,随着农村外出打工的潮流弃窑舍家,离开了生他养他的陕西省延川县关庄镇甄家湾村;如今已53岁的他依然决然抛弃了在县城已开了3年的烟酒副食门市,回到村里重新收拾窑洞,决心要大干一番。

    “我想开一个农家乐,生意绝对火,日子绝对红。”指着已收拾一新的石窑洞,和整个甄家湾村热闹的建设场面,这个陕北汉子的脸上泛着自信的红光。

    他的自信源于这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正按照整村开发的模式全力打造陕北乡村文化旅游第一村。

    甄家湾村有着陕北地区现存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古窑洞建筑群。但从二三十年前起,村子里的人却大都和甄志英一样,陆陆续续抛弃了祖祖辈辈生长的古窑窑,纷纷到城市务工寻营生。古窑洞也就日渐荒废,古村庄日渐衰败,整日整月没几个人影,形如一座鬼城。

    2017年,延川县决定恢复甄家湾古村落,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于是,一孔孔曾经荒弃的古窑洞如今成了宝贝疙瘩,并以产权变资产的模式集中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手里,统一开发,高标准建设;于是,一年前还瞭不见个人影的村子,如今却成了个大工地,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于是,多少当年舍村弃窑的人又都和甄志英一样,急切切地返回村里了。

    “还有那些当年把户口迁出去的人,现在正挤破头皮又想迁回村里哩!”甄家湾村村主任高东阳现在很为他这个村官身份自豪。

    和甄家湾村一样,曾经贫困落后的延川县,如今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即将摘除国定贫困县的帽子,而且正兴起一股返乡就业创业潮。曾经“想哥想得泪花花流”的留守妇女们,如今正纷纷唱起了“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

    光伏板取代了沙蒿蒿林

    64岁的老贫困户李红辉拿着分到手的3000元分红钱,眼里滚出了“泪蛋蛋”。

    但这次的“泪蛋蛋”和以前不同,以前唱“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是伤心的“泪蛋蛋”抛在了伤心的“沙蒿蒿林”。

    “这是喜悦的泪蛋蛋,要抛也要抛在亮闪闪的光伏板板上。”李红辉说。

    站在延水关镇贯头村村委会门口的崖畔上向对面山坡望去,曾经长满沙蒿蒿林占地约500亩的一整面坡,全是亮闪闪的光伏面板。

    这是一个15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项目,于2017年3月开工建设,6月并网发电。发电收益可帮扶6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每年3000元,持续20年。今年8月3日,仅延水关镇就有512户贫困户收到了3000元光伏分红。

    这还不止,在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期,贯头村象李红辉这样的贫困户和农户都可在光伏电站做勤务工,再挣一笔务工收入。

    既能拿发电收益分红,还可在现代化的光伏电站务工,这样的景象是李红辉这些祖祖辈辈唱“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的陕北老农,所无法想象的。

    “不要说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陕北农民了,路遥先生在写《平凡的世界》时,也是根本想象不到的。”生在陕北、长在陕北、一直工作在陕北的中共延川县委书记张永祥说。

    延川是路遥成长的地方。他曾说他的作品中,所有的生活背景和生活原材料,大部分取材于延川这个地方。《平凡的世界》里对饥饿挥之不去的描述,农村青年孙少安对脱贫致富的渴望,孙少平对城市生活的向往,生动地描述了改革开放前后延川农村的真实面貌。

    延川是国家级贫困县,境内沟壑纵横,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差,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一直在延安市各县区中垫底。就在“十一五”末,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58万户5.1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8.3%。

    2017年以来,延川县利用县域太阳能资源条件,大力开展光伏扶贫,建成了覆盖127个村的村级光伏电站31个,用发电并网收益,共计帮扶贫困户895户,同时127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按比可获得每年不少于5万元分红。

    亮闪闪的光伏面板取代了沙蒿蒿林,成了黄土高原上一道新的靓丽风景。

    撂荒地变成了林果果园

    “去苹果园上班去”,贺凤珍和贺春梅有说有笑地走在整葺一新两旁开满波斯菊的乡路上,脸上洋溢着陕北婆姨特有的灿烂笑容。

    她们去“上班”的苹果园是乾坤湾镇阿占村与一家果业公司合作的千亩苹果示范园。该项目启动于2017年6月,共从阿占村65户农户手里流转土地1000亩,栽植果树7万余株。

    “两年前,这些地还大都荒着呢。”阿占村村委会主任冯营山说,“村里80%以上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地没人种,三分之一的土地撂荒了。”

    冯营山本人1999年就外出务工,2016年才回来。贺凤珍也是两年前才从城里回来,家里原来的7亩地全部撂荒。

    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大量村庄出现了“三空”现象:村庄“空壳”,集体“空心”,民居“空巢”。用陕北民歌里一句歌词唱就是“瞭见个村村,瞭不见个人”。

    文安驿镇张家屯村全村共有401户1074人,常住人口只剩下93户196人。关庄镇二八甲行政村总人口312户950人,常驻人口只有86户243人。留守村庄的都是老弱病残。

    伴随人口外流,出现了严重的土地撂荒现象。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部分村庄都有撂荒地,撂荒占比从30%到50%甚至高达80%。很多撂荒地又长满了沙蒿蒿林。

    针对此种情况,延川县结合“三变”改革,推出了“土地流转托管式”增收模式,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农户积极协商,将撂荒土地统一托管并流转给企业,由企业统一经营。

    张家屯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把全村所有土地1160亩进行了整村流转,通过招商联营和股份合作的形式,引进企业建设张家屯村现代农业循环示范园区,先后发展起万只散养鸡场、百头养牛场、千亩山地苹果,新建蔬菜大棚22座。

    甄家湾村将全村1150亩土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村民每年按照“土地股”占比分红。2017年5月,合作社利用流转的400亩土地种植板蓝根,当年实现产值30万元,纯收入达20万元。2018年,甄家湾村还将建成“千亩中药材生产基地”和“百亩农庄体验园”,配合古村落开发进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乾坤湾镇,依托乾坤湾景区开发,从枣农手里流转枣园1.183万亩,既解决了枣农撂荒问题,同时还通过公司统一经营,将枣园打造成观光采摘园。

    统一流转后,撂荒地变成了活资本,村民有了资本分红;形成了多种产业,提高了村民收入;村民在村集体统一组织下到公司打工,多了份务工收入。

    在延川,截止目前,陕果集团、延安四苹果公司等26家企业、合作社共流转35个村土地面积29927亩,大力发展果蔬畜禽药等现代农业,并通过赚取土地流转费和提取劳务服务费的方式解决了35个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昔日落后的生产条件、撂荒的土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从城里回来后,贺凤珍就把撂荒地流转给了“示范园”,除了每年的流转费外,在“示范园”当“园工”的她,每天还可“干吃净拿”100元现金收入。

    对比城里“打工”和果园“上班”,贺凤珍说:“以前在城里寻活儿,吃苦受累看人脸;现如今回村干,住自家窑,吃果园饭,活儿也干了,话儿也拉了,热热闹闹心情好。”

    闲窑窑红火了农家家乐

    在忙活完自家三间石窑新修后,甄志英又成了甄家湾村的热心人和忙活人。他跑前跑后,给村里义务干起了监工、跑腿、传信、接待等工作。

    他热盼着甄家湾村古村落整村旅游开发早日建成,他的农家乐也就能早日开张营业。最近几年一直在县城营商的他,耳闻目睹了延川这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业后引来的滚滚人潮,和很多景区附近村民借助旅游致富的事例。

    延川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著名的“中国红枣之乡”、“知青故乡”、“路遥故里”,同时是国土资源部命名的“国家蛇曲地质公园”所在地。

    这几年,延川县委、县政府把文化旅游作为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确立了“文化旅游兴业”的发展战略。同时,围绕全域旅游开发,全力推动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产品、贫困村变旅游村,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这其中非常亮眼的是原来被村民舍弃的古窑洞,摇身一变成了宝贝疙瘩;村民家里原来闲置的窑洞,如今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旅游致富中。

    甄家湾村第一书记罗世杰介绍说,甄家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农户手里闲置的147孔古窑洞按照完整度分别按800元、1200元、1500元一孔三个档次,折价入股全部流转至合作社,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古村落建成后,村民每年按资产股占比分红。

    除了古窑洞,村合作社还将新村里村民近一些年建设的闲置窑洞,统一按照2000元一孔的标准流转回来,按照“窑洞酒店”的标准提升改造,结合乡村文化旅游,配套发展休闲度假游。

    此前在乾坤湾景区开发中先行一步的刘家山和碾畔两个村,通过将闲置窑洞流转给文旅公司开发成窑洞酒店,早已是景区热门住宿首选。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人满为患,一窑难求。

    更多农户则纷纷利用自家闲置窑洞或新建窑洞办起了农家乐。

    乾坤湾镇龙尔则村54岁的村民吕金福家的食宿一体农家乐,今年国庆黄金周挣钱挣得他心花怒放。更让他高兴的是出门打工多年的儿子吕延利,去年下决心回来帮忙经营,还当上了村委会主任,并带领全村5户村民都开办了农家乐。

    旅游开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乾坤湾景区沿线已累计发展农家乐90户,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800人。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累计发展农家乐12家、商户26家,提供就业岗位220个。

    截至目前,延川县共流转闲置窑洞716孔,建成旅游营销平台25个,发展带动农家乐、商户228家,全县旅游行业直接间接就业人员已超8000人。

    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延川县将筹措来的资金按每村30万元分别入股旅游公司开发项目,保证了2镇39个村每村每年保底分红至少5万元。

    通过摸索出的“光伏带动覆盖式”“旅游带动股份式”“土地流转托管式”“闲置资源开发式”,以及“盘活资产发展式”“优势资源经营式”等六种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径,延川县全县163个行政村目前村村都建起了集体经济合作社,村村都能保底分红不少于5万元,平均每村年收入可达8.8万元。

    延川县委书记张永祥说,这六种模式,有效地扶持了一批特色产业,带领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外出人员回村回乡就业创业,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随着乡村经济的振兴,革命战争年代曾令多少年轻妇女欢欣鼓舞的“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在如今的延川有了最新的景象——“当民工的哥哥回来了。”

    中青在线西安11月14日电

【编辑:李伊涵】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