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双创助力精准扶贫
西电探索“红色筑梦” 实践育人新模式

2018-11-05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孙海华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海华

    “在越南实地探访,无论是深入老城区调研,还是与青年学生同场歌舞,我们深切感受到自己就是‘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使者!”回忆起在越南的宣讲经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舒智榕印象深刻。

    作为西电“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骨干学生,前不久,舒智榕幸运地成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赴“一带一路”国家(越南)海外宣讲团的一名成员。

    从“中国互联网科技”、“不变的青年理想”到“新时代下的四大发明”、“改革开放40年交通与通讯的变迁”……走出国门的宣讲团向越南高校师生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中国创造的历史性成就,引发了越南师生的强烈兴趣。

    此次实践活动,是西电“红色筑梦”专项实践活动的一部分。2017年,西电承办了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赛事承办中,西电独辟蹊径,依托陕西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将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从而探索性地将学校已举办过5年的“走进梁家河、踏寻红色路”主题教育实践转化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就此开启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助力精准扶贫的“红色筑梦”实践育人探索。

    大赛上,西电参与团队“小满良仓”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他们的收获和体会,并很快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根据总书记回信精神,2018年,西电再次启动“红色筑梦”专项实践活动。

    这一次,他们着力打造的是“海内外联动”的实践育人模式——除了海外宣讲,还有164个专项队奔赴全国各地,对接农户、合作社、学校、政府、企事业单位近500个,服务地方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活动中,西电学子走出国门,宣讲中国特色理论;走进老区,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深入基层,探寻扶贫振兴道路。

    走出国门的海外宣讲,是“红色筑梦”实践活动为青年学子打造的“行走课堂”。为期一周的时间里,28名宣讲团成员在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伟教授指导下,奔赴越南展开交流、考察和学习。

    以“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注入中国智慧和青春力量”为主题,与越南师生深入交流后,宣讲团成员深深感到:这样的走出国门,不仅锻炼了大家的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能力,“还加深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价值的自我认同。”

    “走出中国看世界,认识到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同时,更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实践团王洋同学在实践手册中写道:“西电学生骨干要做宣讲引领的排头兵!”

    面向国内的实践活动中,“红色筑梦”助力脱贫攻坚的精彩故事也在不断发生。2018年暑期,西电团委启动了“红色筑梦”国内专项,引导广大青年带着创新创业项目、调研课题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2000余名师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学思践悟。

    “当我看到,村民为省一点运费而骑一整天三轮车时,心里很不是滋味。”西电创业团队“小满良仓”负责人张旺说,为了帮助延安人民改善生活,“小满粮仓”对接电商平台,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开发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目前已累计为乡村培训2万余名青年电商人才,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3500余万元。

    “通过与小满良仓的合作,农户手里的农产品售价从以往的每公斤2.6元左右,提高到了现在的每公斤4元。”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李家湾村黄土地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在延安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小满粮仓还在当地建立“延安青年红色筑梦联盟”,为全国高校创客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联络对接体系,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帮扶推出一批品牌项目。他们还在延安双创小镇建设起8000平米的“延安红色筑梦基地”,作为联盟项目在延安的实践基地,吸引青年创客前往老区学习延安精神。

    除了一批批像“小满良仓”这样的创业团队,西电还发挥各学院专业优势,实施“红色筑梦”——“一院一品对接一校一镇”教育扶贫计划,共有15个学院对接当地15所中小学,展开教育扶贫志愿服务活动。

    “老师老师,这是立着的锅吗?”陕西省蒲城县荆姚镇九年制学校课堂上,笑声阵阵。此时的讲授现场,远在位于西电校园内的图书馆前,那里座落着50米射电望远镜模型。此时,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正举着手机,给孩子们同步授课。

    为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西电首创“红色筑梦”“云支教”公益联盟试点,依托互联网+教育实践基地,为贫困地区开设“好名师”双师课堂、素拓双师课堂和“一对一”课外线上辅导等活动。

    截至目前,西电已在蒲城建立22个“红色筑梦”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有20支实践队伍、200余名学子围绕社会调研、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乡镇政府见习等主题,开展为期两周的实践活动。目前,共形成可行性调研报告10余篇、开展电商培训20余次,建立“红色筑梦”科技小屋4个,逐步在当地形成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编辑:黄易清】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