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媒传播中国文化,《朗读者》同名书籍海外版正式启动

2018-10-26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沈杰群

    中青在线北京10月26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沈杰群)今天,《朗读者》第二季研讨会暨同名书籍多语种海外版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来自德国、吉尔吉斯斯坦、黎巴嫩三国的代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起,推开了一扇象征着《朗读者》走向国际化、迈入新阶段的大门。前不久,在第70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朗读者》为基础编纂的同名图书与俄罗斯、德国、印度等6个国家出版社签订了8个语种的版权合作协议。未来一年,将有8个语种的《朗读者》同名书籍远播海外。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节目标杆,《朗读者》第二季既保有对第一季的继承与沉淀,又在嘉宾阵容、主题故事、读本品质、舞台呈现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提升。节目历时4个月的时间,于今年 8月4日收官,不仅在豆瓣上超越第一季获得9.2分的高分,两季节目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播放量超过10亿次,节目传达的正能量和高度文化自信引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累计30次刊文评论,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破10W+的文章数量超过286篇,两季节目累计超过600篇,其中有30篇微信文章后台阅读超过1000万。

    伴随节目播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助朗读亭走进上海、广州、北京、杭州等十五个城市,在600天里,近五万人次走进朗读亭,留下了4000小时的朗读素材,开创性地用仪式感的线下互动,成为书香中国的鲜明符号。

    在《朗读者》第二季研讨会暨同名书籍多语种海外版启动仪式上,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表示:“打造精品力作,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朗读者》到目前为止是做得非常成功的,它启示我们电视文艺工作者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勇于坚守,善于创新,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功,用诚意和创意打动人心,就一定能够做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一定能够跨越从‘高原’到‘高峰’这个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分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朱彤认为:“《朗读者》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把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品长廊和世界文化的精品长廊进行了一次对接,把人类的文化精品进行了提炼和提升,然后真情、真实、真诚地讲述了家国情怀和自己成长的历程。接下来,我们还将邀请更多世界级的名家,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世界的文化接轨、互融互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总监兼大型节目中心主任郎昆说:“如果说第一季的《朗读者》立志做文化的传播者,带领观众亲近文学之美;第二季则更像是耕耘者本身,不断为中国文化综艺拓宽外延、深化内涵。”

    在今天仪式现场,节目制片人、总导演董卿和来自黎巴嫩、吉尔吉斯斯坦、德国三国的使馆代表们分享了各国经典读本,并一齐朗读老舍先生的经典之作《北平的秋》。

    董卿感慨,这让她不禁想起铁凝主席在《朗读者》序言中所写的一句话——好的文学永远拥有直指人心的伟大力量,“文化、语言、肤色虽不同,但我们心灵相通,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相同。这次,海外版第一辑在94篇朗读文本中精选了14位现当代作家的经典篇章,从老舍到贾平凹,从麦家到阿来,相信一定能以书为媒,将中国文化、文学之美与世界分享。”

    在以《文化节目的时代价值》为主题的研讨会上,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副总裁潘凯雄、著名编剧刘和平、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沈卫星、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展开讨论,多维解读《朗读者》的意义和价值,并表示从节目中看到了国家电视台的气度、职责和使命。

    与会专家认为,《朗读者》是在电视“娱乐至死”当中出现的一股清流,它的成功当然有名人效应、制作精美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带领大众聆听到了一种温暖的、诚挚的声音,节目重新界定了中国人的时代面孔,坚守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朗读者》在飞快的节奏和迷惘的追求中,潜移默化提高了大众的人文素养,甚至跑赢了当今社会里很多不堪的东西,就像一个网友所说:“每一次当前行路模糊时,我都看《朗读者》,它像一座灯塔指引我前行”。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吕逸涛认为,“人文化成”四个字很好地诠释了《朗读者》为何能取得今日的成绩,“它不光做好了节目,更做好了传播,从一个节目到掀起全社会阅读、朗读的热潮,使得更多人重新审视读书的乐趣和价值、重新走进文学经典和大师的心灵,这是我们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一种最佳写照。”

【编辑:黄易清】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