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温州:改革激活社会细胞

2018-10-17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董碧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碧水

  温州地处东南一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发祥地,用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的话来说,温州的探索实践点燃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星星之火”,创造了一个时代的鲜活样本。如今,这座因改革开放初期先行探索而闪耀中国版图的城市,依然努力书写新的传奇。

  经济总量增长了412倍

  统计数据显示,到2017年,温州市在册市场主体超过90万户,其中企业22.3万户,相当于每10个人就有一个创业者,每41人中就有一位是“老板”。民营经济对温州市GDP的贡献率超过80%,民营经济的工业增加值占91.5%,从业人员占92.9%,税收收入占82.4%,出口总额占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89.5%。

  在民营经济推动下,到2017年,温州市生产总值达到5453亿元,比改革开放初增长412倍,成为浙江省第三个进入“GDP五千亿俱乐部”城市;人均生产总值提高到59306元,增长248倍;财政收入提高到778亿元,增长575倍。

  中国社科院今年6月份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温州被列为40年来全国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之一。

  温州,这座沿海小城的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精彩缩影。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陈伟俊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史。

  “人均耕地少、国家投入少、可利用资源少、交通条件差。”温州经济学家马津龙介绍,改革开放前,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到1978年,温州市的工农业总产值仅为25亿元,财政收入1.3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13元。

  马津龙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温州也迎来了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快速发展。到1982年,农村联户、家庭工业和村办工业已成为温州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

  “一台机器,两三个人,家家户户办工厂”,伴随着家庭工业的迅猛发展,温州的专业化市场应运而生,到80年代中后期,在温州形成了393个大小不同的商品市场。

  据介绍,2000年左右,温州低压电器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33%;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鞋革,占到全国市场的20%,成为全国最大的鞋业基地;是世界第一大金属打火机生产基地,出口量占全球25%;低档眼镜的销售额占全球60% 。

  2005年,温州工业总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就有29个,工业总产值达3178亿元,并形成“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等43个“国字号”工业生产基地。

  用深化改革激活所有社会细胞

  40年过去,曾经人口稠密、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的温州已发展成为富裕发达的沿海都市。

  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7年,温州居民人均储蓄从8元提高到68138元,全市银行业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1218亿元,是继杭州、宁波之后成为浙江省内第三个储蓄余额超5000亿元的城市。

  温州市社科联主席潘忠强认为,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先发性优势,让温州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同时激活了全社会各领域的深化改革。

  40年来,温州先后承担了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农村改革试验区、民办教育改革、社会办医改革、民政综合改革等30余项国家级和28个省级改革试点。

  “可以说,没有改革,就没有温州。”在陈伟俊看来,温州取得的巨大成就,一切都可以归功于改革。

  1980年12月,时年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领到了全国第一份个体工商执照。这在当时的中国被视为解除了个体经济禁区的桎梏。

  在今天温州人民西路的一家小店里,已经58岁的章华妹说,当时特别高兴,拿到执照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墙破窗,因为“有了身份,意味着可以光明正大做生意了。”

  事实上,除了这本第一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温州还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第一个专业市场,第一家私人钱庄,第一座农民城,第一家城市信用社,第一部私营企业条例,第一个股份合作企业地方性行政规章,第一家私营包机公司,第一家民间股份银行,第一个实行金融浮动利率改革……

  温州市委政研室秘书处处长黄朝钦说,就是这诸多的“第一”,成就了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传奇。

  目前,有70万温州人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经商创业,有175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创业,建立了268家国内异地温州商会和350多个海外侨团。“这些在外温州人建立起了一张覆盖全国、连接世界的温州人营销网络,成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优势和独有资源。”

  如今,“温州货”早已经进入到世界的193个国家和地区,全市进出口总额从1988年的2585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327亿元,年均增长40.5%。

  “这其中,年出口规模30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占到总数的80%。” 温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宋金理说。

  “不仅是浙江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从一个家庭作坊开始起步,温州瑞安华峰集团如今已成为业务覆盖到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企业集团,拥有员工12000多人,2家上市公司,资产超350亿元。温州益坤电气有限公司则从单一生产氧化锌电阻片开始,成为了中国高铁动车机组的定点配套供应商。

  温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毛必土认为,温州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改革开放40年来,温州以“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互动,推动着民营经济走在了对外开放的前列,并率先融入了全球经济。

  温州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朱荣姆说,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先发优势,足迹遍布全国全球的温州商人,不仅输出了温州产品、温州资本,也输出了温州人,“现在的温州,不仅是浙江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据悉,目前温州有38万人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温州人还牵头建立4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在美国、芬兰、俄罗斯、阿联酋等地设立了18个境外商品城,是全国拥有国际境外园区最多的地级市。2017年温州全市境外中方投资额达到6.9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1.02亿美元。

  数据显示,2017年,温州市实际利用外资3.58亿美元,同比增长47.2%,创近三年新高;新批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1个,是2016年同期的1.4倍。

  就在10月8日,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通告,以1.1亿欧元完成了对欧洲高端童装企业Kidiliz的股权收购。森马服饰成为了全球童装行业的重要参与者,董事长邱光和说,22年的发展,是改革开放让森马从一家默默无闻的服装小企业,成为了中国服装生产行业领军企业。

  “40年过去,温州创新依旧,民众创业的活力仍在上升。”陈伟俊说。在浙江近日公布的2017年260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名单中,温州占到52家,居浙江全省第一。今年温州申报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10家,累计5624家,同比增速又居全省第一。

【编辑:郭艳丽】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