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请允许我为学生干部辩护几句

2018-10-15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马菲

    7月19日,《中山大学学生会干部任命公告》引发了巨大的舆论风波。十一期间,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在社联群中询问开会时间被学长学姐指责“要注意自己身份”再次引发关注。仅一天后,又有四川理工学院学生爆料称,自己因为中秋节被强制要求向社联干部发送祝福短信时错输了对方名字,被罚“抄名字50遍开大会检查”。一时间,“学生官”成为全网群嘲的对象。

    在这批“95后”的中小学时代,也曾有一场对“书呆子”的群嘲,那时全社会都在批判只会“死读书”、“书生气”甚浓的学生,认为这些人不擅长社交、智商高但情商低,不利于以后的人生道路。当下对学生官所代表的“江湖气”的批判让人不禁联想起当年的那股热潮,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年龄的不断增长,“书生气”在如今的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十分难得,而过度的“江湖气”与社会化交际能力开始成为占据上风的气质。

    对学生官的批判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社会对这股“江湖气”的反感,但是,“江湖气”这口锅应该全都交给学生官来背吗?北大中文系钱理群老教授曾撰文批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在大学里,这种人绝对不少见:他们为了获取更高的分数或者某些出国、保研的机会,蓄意逢迎老师,钻研如何“混脸熟”;他们绝不浪费自己的一分精力在于自身无益的事情上;对他们来说,奉献、集体观念都是已经过时的价值观,他们的全部希冀就是网罗一切可以获得的利益,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与一份世俗意义上的光明——而与这个结果相比,过程中的表演、弄虚作假、利用规则等等手段都是无可指摘的。

    尽管他们不做“学生官”,也没有场合摆官威,但这样的人是否也是另一种“江湖气”呢?

    此外,我们在社会热点事件中总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即一棒子打死。当整个社会的情绪都被带动起来,当一种声音占据了主流,当一种隐隐的“政治正确”横亘在人们心中,所有的话语都被统一,人们没有精力去看看被在语言的棍棒误伤的那一个群体。正如当年的“书呆子”群嘲热,其实在那些沉迷书本、稍显木讷的学生之中,情商与自理能力低到鞋带都不会系、需要父母陪读的人仅仅是少数,在全国的各级学生会之中,如此摆官架子、目中无人、狂妄的学生干部,又有多少呢?

    有许多的学生会,尤其是院级的、规模较小但是数量较多的学生会,他们帮助学院承办文化活动,当其他人将课余时间拿来休闲、娱乐的时候,他们在策划和组织着集体活动,而能够获得的加分和班干部几乎无差,并且其中的成员关系密切,气氛融洽。并不能否认,在一些学生会中确实存在官僚习气较重、惹人反感的学生官形象,但是我想,全社会对学生会、对学生干部密集而毫无区分的批判,是否对这样的学生会不公平?是否对那些天性活跃、乐于组织和参加集体活动、真心想要在学生会里锻炼自己能力的学生不公平?

    不回避学生组织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上纲上线以及对整个学生干部群体、对学生工作的全盘批判我认为也是值得警惕的。大学是鼓励青年人多元发展、感受人生的一个阶段,允许他们试错,更允许他们探索,而不必通过过度贬低某种价值观而显示另一种价值观的正确。当否定一部分人在大学时代学习活动组织和团队管理能力的时候,当否定一部分人只擅长读书的时候,我们都是在禁锢一种价值取向。我们当然可以批判过分的学生官威和官架子,也可以为完全不会料理自己生活的学生痛心疾首,但无论是“书生气”还是“江湖气”,当它们不是一种极端而仅仅作为一种可能的人生方向与兴趣出现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给以足够的尊重和包容。

    说到底,我们是在盼望一种大学精神,我们希望大学生是磊落的,是上进的,是光明的,是足以担当起民族未来的。就像一位伟人曾说的,我们要造就这样一批人,“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荡的、忠诚的、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干精神的人们”。那么,来自全社会的群嘲是否给了他们成长的空间?对造就一批富有大学精神的大学生又有什么帮助呢?

【编辑:张胶】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