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科研团队造出世界领先的高效绿光钙钛矿LED

2018-10-14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吴江辉 林智仁

    中青在线讯(吴江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林智仁)记者从华侨大学获悉,该校准“90后”魏展画教授科研团队在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10月11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主刊在线报道了这一突破性进展。

    据魏展画介绍,他们团队制备出了全球领先的高亮度、高量子转换效率的绿光钙钛矿LED器件,其外量子效率达到20.3%,寿命超过100小时,刷新了该领域的世界纪录。该研究成果已申请了国家和国际PCT专利。

    据悉,发光二极管(LED)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GaN、GaP等纯无机半导体是第一代LED,被广泛地用于室内照明、显示屏背光源和拼接户外大尺寸显示屏等;1987年发明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已被用作室内照明、高端手机和电视屏幕等,其另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应用就是曲面、可折叠的显示屏。“中国很遗憾没能赶上前两代LED特别是OLED研发的黄金时间,主要的生产设备和核心材料都被日韩美等国家把控,有很严重的‘卡脖子’和专利壁垒的问题。”魏展画说。

    “钙钛矿LED和OLED很像,作为平面自发光器件,成本更低,且具有质量轻、厚度薄、视角广、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在色彩方面比OLED更加鲜艳,它在屏幕显示和绿色健康灯光照明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魏展画强调,与LED和OLED技术不同,目前中国人引领着钙钛矿LED的研究,未来如果这项技术最终实现大规模产业化,那情况就调转过来了,中国人给外国人竖起了专利壁垒。

    “20%是一条线,效率达到这个水平,说明有一定的产业化的前景。制备出高效率的可见光钙钛矿LED器件,也意味着离产业化更近。”魏展画教授称,中国有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价格低、质量优的显示和照明器件产业。

    “但是,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钙钛矿LED器件要实现产业化,还有很多科研难题要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预期这个过程还要花10-20年的时间。”他表示,一个显示屏需要红、绿、蓝三基色,但是目前钙钛矿LED器件的研究还未能实现高效的可见蓝光,器件稳定性也就是工作寿命还比较低。

    魏展画教授表示,接下来还将和团队以及国际同行继续努力去破解“制备出高效可见蓝光或白光的钙钛矿LED器件”“寿命达1万小时的高稳定性”等关键难题。“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段的路要走,但我们对此也充满信心。”

    魏展画出生于1989年,2011年7月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2011年-2015年间,魏展画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时就开始跟着导师杨世和教授从事钙钛矿材料和太阳能电池的研究。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他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数理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熊启华教授,也主要从事钙钛矿材料研究。

    2016年加盟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独立建立课题组后,则更专注于钙钛矿LED的研究。短短三年,便取得突破,登上《Nature》。此次《Nature》发文也标志着华侨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Nature》上发文实现了零的突破。

    在《Nature》上的发文,魏展画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华侨大学博士生林克斌为第一作者,华侨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熊启华教授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dward H. Sargent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感谢导师们的言传身教,感谢华侨大学为我提供了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为我解决住房和爱人工作等问题,同时创造各方面的有利的条件,让我能更加安心地从事教学与科研。”魏展画表示,这次科研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家人、学校、团队成员及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

【编辑:张胶】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