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让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每个角落

2018-10-11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培莲

  如果在东北师范大学上思政课,你可能会被分组派到食堂宣讲社会主义价值观,或是在思政类选修课上讨论时下最热门的社会现象,也可能在各类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体会思政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东北师大的学生有个共识:思政课是活泼的、形式多种多样的,不是听枯燥理论,不入脑也不入心。

  “要让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每个角落。”东北师大党委书记杨晓慧说,学校立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总体思路,构筑了学科思政、课程思政、文化思政、网络思政和日常思政 “五位一体”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多种类型思政课任你选

  在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5门,但这些课程有一些内容是交叉重叠的。近两年,东北师大在国内率先研究了专题式教学,把5门思政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设计了45个专题。“这样使教学从原来的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转向注重专题教育的针对性。”东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庞立生介绍。

  此外,东北师大还开设了一些思政类选修课。庞立生开设过“我们时代的精神生活”新生研讨的选修课,课程不是去讲知识,而是结合大学生日常关心的精神生活现象进行分析研讨。东北师大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马赫选修过这门课。一次课上,学生从自己的家庭成员或是一封家书谈起,进而再探讨家庭、家族、家乡,最后上升至家国天下的情怀。马赫觉得,这让爱国教育不再停留于口号与文字,而是和每个人的生活联系起来。

  东北师大的思政课教师上课前还有个惯例:和学生一起备课、辩课。“这样可以将学生视角融入到课堂中,准确地切中他们的思想困惑,让思政课有的放矢。”马克思主义学部党委书记孟宪生说,教师也不会迎合学生,而是引导他们,把党和国家的期待与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课程讲座化,必修类和选修类都有,多种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受到了学生喜爱。

  用文化元素让“思政”更亲切

  互动性不强、融入度不深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面临的难题。近年来,东北师大尝试通过文化融入来破解,让“思政”更亲切。

  东北师大对相关文化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有论坛报告、表演和推荐书籍等多种形式。在“尔雅东师—传统文化论坛”上,吉林省京剧院副院长裴咏杰与其他几位戏曲演员一起,以现场边讲解边表演的形式,献上了“国粹生香——谈京剧表演的艺术魅力”的精彩报告。报告过程中穿插了《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等著名京剧选段的表演。唱念做打和优美的唱腔,让在场师生耳目一新。

  为了调动各学院在“文化思政”上的积极性,学校实行了学院文化试点建设和招标式管理模式,让各学院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举办文化活动。文学院曾把中外经典名著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搬上舞台;历史文化学院的“百部经典阅读工程”则开展了《论语》《老子》等名篇背诵活动;体育学院创立了八极拳、太极拳、舞龙舞狮等具有武术文化的特色俱乐部。

  日常实践中体验“思政”的润物细无声

  “思政教育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理论,在生活中浸润体会,在实践中坚守。”东北师范大学宣传部部长严蔚刚说,学校思政教育全方位覆盖到校园文化建设、网络空间和日常实践当中。

  去年,文学院大一新生陈阳如愿成为厚普公益学校的一名志愿教师。中学时期,他曾在厚普公益学校接受了5年的义务辅导。

  厚普公益学校是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组织,专门为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提供义务辅导,这也是学校思政教育的实践平台。“厚普公益学校”创办的20多年里,已经为长春市67所中小学近3500名农民工和贫困家庭子女进行过公益辅导,1000多名免费师范生先后作为志愿教师参与到厚普公益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

  此外,东北师大的红烛志愿者协会、“红色体验”教育实践活动等在社会上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学校依托这些载体,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多年的培养和教育,东北师大毕业生“信念坚实、知识扎实、为人踏实、作风朴实”的“四实”品格,受到了各大招聘企业和单位的认可和青睐。“东北师大将继续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大批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说。

【责任编辑:贾志强】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