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2018年)》发布——
81.6%公众赞成“基础科学研究是必要的”

2018-09-17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邱晨辉

    中青在线北京9月1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今天,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期间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发布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2018年)》(以下称报告),其中提到,2018年有82.6%的公众赞成“现代科学技术将给我们后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有81.6%的公众赞成“尽管不能马上产生效益,但基础科学的研究是必要的,政府应该支持”。报告认为“我国公众积极支持科技事业发展并对科技应用充满期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表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已经被反复地证明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此同时必须充分意识到,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直接相关的。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公众科学素质水平,既构成其文化的根基和底蕴,也决定着它的发展现状,影响着未来。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使用“全民科学素质”的概念,正式将“科学素质”从一个代表科学教育水平的指标,定义为表征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指标之一。国际上测量公民科学素质的通行标准是,一个公民如果在“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三方面都达标了,就将其视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

    报告显示,自200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称《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大幅提升,特别是2012年以来,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47%,比2015年的6.20%提升了2.27个百分点,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科学素质纲要》将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和领导干部与公务员作为重点人群。根据报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10.38%增长到2018年的20.84%,在重点人群中位居首位,保持了领先并快速增长的势头;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的2.97%增长到2018年的10.14%;农民科学素质由2007年的0.97%增长到2018年的2.62%。

    按地区划分,2018年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我国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10%的省市共有6个,分别是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其中上海市以21.88%的比列居首位,北京市以21.48%的比列位居第二。

    报告还提到,我国科普人才队伍明显壮大:2016年科普人员已达到185.24万人,比2006年增加22.89万人,增长14.10%;全国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普人员共计99.96万人,比2006年增长49.55%,占科普人员总数的53.96%。此外,2016年科普经费筹集额为151.98亿元,比2006年增长224.54%。

    至于公众关注的科技进展,报告称主要集中在生活与健康、环境污染及治理、农业发展、科学新发现、新发明和新技术、医学新进展、宇宙与空间探索等科技领域。尤其是对生活与健康的关注比例高达92.9%,对环境污染及治理的关注比例也高达85.1%。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给出一份2018年公民的职业期望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医生、教师、科学家是中国公众职业期望较高的三类职业,相应的职业期望值分别为52.1%、51.1%和32.7%。事实上,从2001年以来的历次调查数据显示,这三类职业一直保持前列,几乎占据前三位。

    此次大会以“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设立了“科学教育与人类未来”“环境素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康素养促进疾病防控”等29个专题论坛。来自23个国际科技组织、38个国家的58个国别科技组织和机构的代表以及境内有关方面代表1000余人与会共商科学素养提升之策。

【编辑:贾志强】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