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要让研究生不必为“海归”标签而出国

2018-08-17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邱晨辉

    中青在线北京8月1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在中科院今天举行的一项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该院院长白春礼院士谈及前不久的一篇媒体报道《莫让“海归”标签“逼”走优秀博士生》,他说,对于做出重大贡献的青年学者,要不唯“出身和经历”,真正做到“英雄不问出处”,给予他们与海外优秀人才同等甚至更高的科研经费和生活待遇。据他透露,经过该院的努力,这名优秀的年轻博士生最终选择留在国内。

    8月2日,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宣布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被认为开启了我国合成生物学研究新时代。随之而来的一个消息是:该成果论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生邵洋洋,正在申请海外博士后,原因是“从未来待遇和发展来看,优秀博士生毕业‘最好选择’似乎就是出国”。该消息传出后很快引发关注,而此前,她所在的研究所一直在积极挽留。

    事实上,此前做出世界首批克隆猴这一重量级成果的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年轻博士后刘真,也曾面临类似的“出不出国”问题。

    白春礼说,这些集中反映了当前人才评价和激励政策过度看重“经历”和“出身”,而忽略了科研水平和科研贡献这个本质,有失公允。这对于刚刚走上科研道路的年轻人,可能会影响他们正确科研价值观的建立。

    前不久,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到,对人才评价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白春礼说,更要不唯“出身和经历”,真正做到“英雄不问出处”,建立以科研水平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他提到,对于院外系统的评价,如“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评审,中科院要积极建议,但首先可在中科院系统内,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降人才。

    “对于做出重大贡献的青年学者,尤其是博士生和博士后,要采取特殊政策,给予他们与海外优秀人才同等甚至更高的科研经费和生活待遇,必要时特事特办,使研究生不必为了‘海归’标签而出国”,白春礼说。

【编辑:杨海琴】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