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值】扑尔敏涨价58倍!谁来斩断“幕后黑手”

2018-08-07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杨鑫宇

    马来酸氯苯那敏,俗称扑尔敏,是一种十分简单、基础的化药原料药品。自从这种药品在20世纪中叶被首次合成以来,它帮助亿万鼻炎、皮肤黏膜过敏及感冒患者缓解过症状,同时也是诸多复方药品的组成成分,可谓药品合成界的“宿将”。

    因为专利早已过期,合成又相对简单,这种药品的价格一直都不是很高。在药店里,只要一点零钱就可以买到盒装的扑尔敏,而在原料药大宗交易之中,这种药品的正常价格大概只有400元/kg。但是,最近,在国内市场上,这种药品的价格却在一个月内发生了令人震惊的“飞涨”,从400元/kg涨到了23300元/kg,涨幅高达58倍,一下子成了一种相当昂贵的药品。

    令人震惊的药品价格上涨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在《钱江晚报》记者的追踪之下,我们看到了事件的本质。垄断——正是这个每个学过经济学的人都不陌生的现象,让药品市场出现了如此异常的波动,而在背后搅动整个局势的,是一家贪欲过剩的操盘企业。

    事实上,这次涉事的扑尔敏虽然是一种常见药品,但在国内却只有五六家药厂拥有生产批文。与此同时,因为利润空间不大,拥有批文的厂家中,又只有一两家在实际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一家所谓的“总经销”商看中了蕴藏在扑尔敏市场中的垄断机会,通过包销方式,获取市场上全部扑尔敏的经销权。在此之后,他们开始肆无忌惮地涨价,而不得不采购这种药品的厂家,和最终承担后果的消费者,则只能束手无策,叫苦连连。

    事实上,这早已不是国内制药市场第一次出现垄断现象。早在几年之前,就发生过肌苷遭遇垄断,短时间内价格翻倍的事情。而如今,垄断者的胃口越来越大,被垄断的药品种数也越来越多,已经发展到不容轻忽的地步。

    对任何市场而言,垄断的出现都是有害无益的。正因如此,全球各国才都先后出台了严厉的反垄断法,严惩各领域内的垄断企业,必要时甚至会采取拆分行业巨头的激烈手段。而在事关国计民生的制药领域,垄断的危害更是不可估量,因此必须严格防止。

    这起扑尔敏价格疯涨的事件,暴露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垄断随时可能钻法律的空子,在任何领域生根发芽——事实上,从法律角度来看,生产扑尔敏的企业有多家,没有人违反反垄断法,但是,这些幕后操盘的经销商却利用包销合同等手段,实现了事实上的垄断。对于这种“看似没有垄断,实际上却有垄断”的现象,目前的法律很难直接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想办法在实质层面上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补上法律的“空子”。

    与此同时,这起事件也从侧面告诫我们,如果药品生产审批体系过于僵化,就会导致次生式的垄断问题。此前,正是因为拥有批文生产一些常见药品的企业太少,才让垄断者轻易“狙击”了市场。

    去年12月,《原料药、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与药品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原料药不再单独发批准文号。这意味着制剂企业可以自己找原料药企业生产原料药,只要质量符合标准,申请关联审批就可以。这种政策上的变革,将有助于打击那些投机的垄断者。

【编辑:杨海琴】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