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任性间隔年 间隔经历各不同

2018-07-27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戴月婷

  如果不是偶然一瞥后的心潮澎湃,钱卫新可能仍然穿着西服打着领结在上海一家金融公司做销售,可现在他整日徜徉在西双版纳青山绿水之间,阳光为他的蜜源地镀上一层金色。

  2016年,还在东华大学读大四的钱卫新偶然喝到亲戚从西双版纳勐腊县带来的蜂蜜,感觉味道实在甜美。了解到那里有些乡村还很贫困,他就一边在上海的金融公司实习,一边帮勐腊县的居民卖蜂蜜,所得利润用于资助当地学生。

  然而公司不允许职员有副业,徘徊之间,他看到一家公益机构对“间隔年”的宣传语“给梦想一个机会”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虽然还是不确定能做多久,可我要尝试一下。”

  “间隔年”一般是指年轻人高中升大学,或者大学毕业工作之前,长途旅游、社会实践、娱乐休息,总之是用一年时间来体验与自己原来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他鼓起勇气放弃已经确定的工作和上海户口,开始了间隔年的体验,独自走进大山创业,“其实注册公司只是为了让我能合理合法地进行蜂蜜搬运,毕业后我想要尝试人生另外一种可能,就任性间隔这一年,实在不行就回上海工作。”

  如今,钱卫新已经毕业两年,他也坚持了两年,公司有条不紊地运行着,给山区孩子们的支持越来越有保障。

  可当他开着二手汽车驰骋山间田野时,他的父母还在慢慢消化他辞职的做法。“他们不太明白间隔年是什么,单纯希望我有份稳定的工作,可如果那样我会后悔一辈子。”他有时也不得不承认父母的担忧是有道理的,特别是公司刚开始筹资就被诈骗公司骗走5万元的时候。

  不过,这并不影响年轻人追寻着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

  “出发前我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但我还是毅然签了放弃保研的协议书。父母为此很多天没和我说话。”已经从中山大学毕业3年的廖小涵至今也没后悔毕业去印度做义工,“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才是对我接下来的人生负责。”

  当时年仅21岁的她义无反顾去了印度照顾脑瘫儿童和临终老人。在加尔各答尘土飞扬的街头喝椰子水,在恒河旁彻夜通明的焚尸炉旁思考生与死,在绝美的泰姬陵前自由地跃起,廖小涵曾经找寻当初到底是什么让她选择间隔一年,但如今,她却不着急了,“我一直在不停地断舍离,却在沿途明白知足常乐。”

  目前,国内出现帮助高校毕业生完成在间隔年计划的公益机构,每年通过征集评选优秀的间隔年方案,给予1万~3万元资助以及导师一对一的指导。“中国间隔年公益基金”自2015年开始已成功支持了 28位年轻人,与一般的旅游、娱乐相比,他们的经历更为独特别致。

  虽然间隔年在国内已经不是新鲜词,但很多参与者会面对各种质疑:是不是极度追求浪漫而忘记现实责任?是否参加间隔年的孩子家庭条件都很好,毕业后可以啃老不工作?有些用人单位明确要应届生,间隔年回来还有没有就业竞争力?

  “我反而觉得家庭困难的人,才缺少机会去发现世界。”钱卫新回应着一个个质疑,“间隔一年后的职场竞争力反而提升,虽出发得晚了些,同等条件下,有过一年思考的年轻人更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间隔年不代表一定要跟工作和生存割裂,我间隔过程中同样在工作、在学习,这个世界不可能饿死一个有能力的人。我认为没有能力谋生的人不适合间隔年。”22岁的李敏华去年刚从商学院毕业,在非洲、澳大利亚等地间隔一年后准备去英国研究影像人类学,“循规蹈矩是一种选择,间隔年是一种选择,没有高下之分。”

  当然选择间隔的年轻人并不否认他们曾感知到的浪漫,提起与同学大相径庭的一年时光,大都会挺起胸膛,双眼明亮,滔滔不绝。

  “我不后悔曾经经历过间隔年,但我可能不会让我未来的孩子去经历间隔年,除非他有周密的方案说服我,并且足够独立。”用一年时间行走8个国家126个地区的设计师甘雨感慨着,大学毕业后他用自己的设计技能换取食宿,去感受每个国家地区的文化魅力。他总结道:曾设计项目23起,失败了10起,被改需求2次,但是从没放弃过1次。

  这群青年选择间隔年的理由各有不同,有钱卫新这样灵光一闪茅塞顿开,也有李敏华般自然发生的,“我一直不觉得间隔年对我来说是一个节点。它发生得非常自然而然,我在作出决定前根本没有过纠结和彷徨。”

【责任编辑:贾志强】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