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的历史智慧
乱天下者:何进也

2018-07-20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国刚

  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的对决,互有胜负。灵帝(157~189)时宦官取胜,导致了“党锢之祸”。朝廷列出一个黑名单,凡是被列入这个名单的人,被称为“党人”,禁锢其入仕。断了人家的前程,使得党人名士与宦官的矛盾,如同水火。

  为了防止外戚再次成为与自己作对的势力,宦官郭胜、张让等预作准备,拱出了一个何皇后。把来自南阳、出身屠户的何贵人挺为皇后,试图为将来少帝即位,预留一份保险。张让的儿媳(宦官大都有养子)还是何皇后的妹妹。先在外戚那边为下一个皇帝下注,这本来是宦官们在长期残酷宫廷内斗中反思而得来的经验。

  灵帝后宫众多,多有子嗣,却往往夭折,留下来的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刘辩(176~190),何皇后所生;小儿子刘协(181~234),王美人所生。何皇后嫉妒后宫女人生子,王美人怀孕后打胎不成,生下了刘协,被何皇后迫害致死。灵帝大怒,要废黜何皇后,又是宦官张让等人出面做和事佬,凑了许多钱财,加上一大箩筐好话,灵帝方才息怒,何皇后从此为灵帝所不喜。

  灵帝也嫌弃何皇后所生的大儿子刘辩,说他轻佻猥琐,“无威仪”,欣赏小儿子刘协文雅,年少老成。两个孩子都是在宫外养大的(担心在宫中养不大),刘辩是道士史子眇带大的,刘协在母亲王美人死后,由灵帝母后董太后带着。灵帝想立刘协为太子,大概也与孩子的奶奶董太后有关。

  可是,这件事灵帝又没有勇气直接端出来说。毕竟刘辩是嫡长子,母亲是皇后,无论立嫡还是立长,都应该是他。说人家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这是很主观的看法。怎么办呢?灵帝病重,大约也没有精力处理这件棘手的事情,就把立刘协的事托给了心腹宦官蹇硕。

  蹇硕健壮有武略,缺少的却是谋略。灵帝把刘协的事情交给他,要完成灵帝的嘱托,他最忌惮的是国舅何进(?~189年)。他先是想调虎离山,建议灵帝派何进西击凉州韩遂,何进使用拖延之计,一拖就把灵帝给拖死了。189年四月,灵帝崩驾,蹇硕秘不发丧,想要除掉何进。

  蹇硕谎称灵帝召何进入宫,企图先解决何进的问题,然后完成灵帝的遗愿,扶持刘协继位。蹇硕手下有人将信息泄露给了何进,何进中途而逃。于是,大臣们自然按照立嫡以长的顺序,立十四岁的刘辩为帝,是为少帝,何太后临朝称制,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三公之职),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

  这里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录尚书事”。尚书是处理皇帝诏书的侍从秘书。国家大事都是以诏书的形式颁行,尚书的工作就是诏书的上传下达。“录”是主管之意。“录尚书事”就是掌管尚书奏报工作,是实际上处置朝政的首席执政官。大将军兼录尚书事,是西汉霍光以来权臣的必备行头,于是,何进掌控着东汉朝政大权,与袁绍等名士合作,谋诛宦官。

  蹇硕与中常侍赵忠等宦官们谋议,先下手为强。但宦官之间的意见发生了分歧。首先,蹇硕与这些宦官并不是一伙人,他是从河间封国随灵帝之母董太后进京的,而董太后与儿媳妇何太后之间,并不和睦。其次,何太后身边也有更有实力的宦官。比如中常侍郭胜与何氏家族有同乡之谊,何太后及何进之飞黄腾达,郭胜是出过大力、投过资的,与何氏家族关系很近。在郭胜的提议下,赵忠、张让把蹇硕出卖了,何进轻易就诛杀了蹇硕。

  可是,何进并不满足于此,他启用的党人名士,极力主张诛除宦官,尤其以袁绍最为激进。何进采纳了袁绍全歼宦官的建议。一是想诛灭宦官立功立名,二是痛恨蹇硕对他的危害。可是,何皇后并不同意。

  袁绍提醒何进,当年窦武反被宦官所杀的教训,就会重演。他建议何进召外兵入京,声援扫除宦官的行动,以此对何太后施压。明眼人(比如曹操)都能看出,这是馊主意,可是何进却认为不错。于是,并州牧董卓(?~192)率西凉羌胡兵入京。曹操说,乱天下者,必何进也!

  不想消息走漏,宦官先下手,假借太后的名义召何进入宫,在嘉德殿杀害,将何进的人头扔出宫外。于是,党人名士,鼓噪着攻打宫门。史称,袁绍等“勒兵捕诸宦者,无少长皆杀之,凡两千余人,或有无须而误死者”(以上均见《资治通鉴》卷五十九)。这一次,军队全在党人名士手中,宦官挟持着皇帝和陈留王刘协等逃出洛阳。最后宦官们被逼迫得走投无路,投水而死,皇帝兄弟被逃散的官员及董卓等迎驾回宫。至此,东汉宦官之祸,算是了结。但是,朝廷大政却落入军阀董卓之手。

  总之,灵帝托孤,在处理皇位继嗣问题上,有同儿戏;对于蹇硕,则所托非人;何进想借诛除宦官,扬名立万,更是缺乏政治谋略!这几个人的愚蠢叠加在一起,就把董卓送到了东汉政治的前台。

  作者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责任编辑:贾志强】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