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只在某一点上是朋友
你的友谊是真的,还是假的?

2018-07-20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茵萍

  视觉中国供图

  男人友谊的话题在娱乐圈持续发酵,脱口秀主持人和演员分别和多年好友反目成仇,吃瓜群众兴致勃勃,又唏嘘不已。

  感慨之余也会琢磨,他和他原本属于两个圈子,看似不相交的两个物种,怎么就成为通家之好了?

  曾经彼此是互相捧场的座上宾,一旦翻脸,竟连对方的子女也不放过,这心里的痛和恨是积聚了多久?

  都说现代社会人情淡漠,但人们的心理需要还是基本稳定的,正如伊壁鸠鲁所说,众多幸福的方法中,获得朋友仍然是最重要的方法,没有之一。人害怕孤独,而朋友可以让我们摆脱恐惧。

  谁都希望拥有最理想的友谊,并希望友谊像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描述的那般浪漫:“永恒的”“容不得半点虚假”“对有关人和神的一切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并且相互之间有一种亲善和挚爱”“在兴趣、目的与目标上要达到完全的和谐,无一例外”。

  可是,现实告诉我们的却更如西班牙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所说:“友谊几乎都是一颗心的一部分与另一颗心的一部分之结合;人们只能是局部的朋友。”

  某种程度上,成长意味着放弃西塞罗式“理想友谊”的观念。

  我们的友谊是真的,还是假的?

  “难道我们之前十几年的友谊是假的?”最近发生的一些事,让桑珏对自己和朱莉的友谊产生了质疑。

  十几年前她们所在的公司初创,她和朱莉一起应聘,一起面对来自工作、领导和生活的压力,还一起逛街、旅行、买房、投资。即便朱莉后来成为她的上司,她俩私下仍是最亲密的朋友。她从未想过这样牢固的友谊会因利益而变得面目模糊。

  桑珏怀孕时患上妊娠高血压,连着休了10个月病假和产假。等她回来上班才得知,她以前的业务关系及相关收入从此全归朱莉所有。自己不仅要照顾幼小的孩子,还得面临重新开拓业务,而最好的朋友兼既得利益者朱莉,此前完全没有和她沟通,面对她的指责也是生硬地回应“我只是服从领导安排”。

  桑珏一气之下辞了职,还差点患上产后抑郁症。朱莉、桑珏之后没再见面,对这份友谊,桑珏感到十分痛心。

  “前几年在我遇到人生最大挑战、感到最脆弱和需要支持的时候,正是朱莉每个夜晚给我打电话陪伴我、安慰我,在工作上也很照顾我。如果她不是真的把我当好朋友,怎么可能为我做这么多?”桑珏说:“真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这个关系了。”

  按照哲学家的标准,这两位闺蜜大概算不上“真正的友谊”,西塞罗认为,“友谊是出自对一个人美德的信赖,如果他抛弃了美德,那么友谊也就很难存在了。因此友谊只存在于好人之间。”

  但西塞罗也承认:“终生不渝的友谊,是世上最难的事情。朋友之间可能会发生许多这样的事:利益的冲突、政见的不同、人的性格也常常会变化。”他认为最容易暴露“假朋友”的方式是:“自己得意时看不起朋友,或朋友有难时抛弃朋友。”

  身处巨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发生变化,友谊也在经历着更大的考验。我们想拥有永恒的友谊,比以往的时代更难。我们和朋友往往是“因相似而相近”,但差异始终是存在的。有些相同处境下我们认为的“小差异”,随着一方或双方发生变化,有可能就变成了“价值观的差异”。

  比如我们都经历过或者听过类似的故事:因为其中一位事业发展更快、赚钱更多或者“嫁得更好”,原本的好朋友不再能平等相处,而导致感情上的疏远。

  那这些曾经在我们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今发生变化的亲密关系,是真友谊还是假友谊?以西塞罗的观点,这些大概算是“普通人的友谊”,而不是他推崇的“智者的友谊”。

  “普通人”的友谊更需要包容

  西塞罗在《论友谊》中为我们描述了非常美好的理想友谊形象,也给出了获得这种友谊的途径:首先自己做一个好人,然后再去和自己品质相仿的人做朋友。

  问题是,如果我们够诚实,就会承认自己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并不是哲学家笔下完美的好人,而只是不完美的普通人、不完美的朋友。

  比如絮絮去探望刚生完孩子的桑珏时,看到原本优雅漂亮的桑珏如今蓬头垢面、眼圈发黑、身材变形如隔壁大妈,居然暗暗开心——因为她心里一直暗暗嫉妒桑珏比自己漂亮和有男人缘,虽然她很爱桑珏。

  我们的朋友也一样只是不完美的普通人。就像美国心理学家朱迪思·维奥斯特在《必要的丧失》中写道:在我们的密友之中,有那些我们不能向他借钱的人——他们魅力四射、聪颖开朗,但却是个无可救药的铁公鸡;他们是非不分、纵欲过度,每次约会都迟到;他们对食物、衣着、狗、政治家的品位令人匪夷所思,而他们选择丈夫或妻子的眼光更是糟糕……

  完美的友谊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人不存在、完美的关系并不存在。

  “亲密的友谊需要自我感、对他人的关心、移情、忠诚与献身精神。它们也需要我们放弃。这是一种必要的丧失,要放弃自己对理想友谊的一些幻想。”朱迪思·维奥斯特在书中说。

  美好友谊更令人憧憬,但作为普通人,我们的亲密友谊仍然需要彼此的包容和谅解。

  樱与梅做了20多年的密友,但是一次共同期待的欧洲艺术之旅却让她们的友谊产生了裂缝。梅好几次差点误了火车和飞机,经常不打招呼就去了另一个地方,手机也联系不上,樱感觉整个旅行处在失控边缘,经常督促梅按计划行事,而樱的紧张和严肃,又让梅觉得很有压力、不快乐。

  她们一直觉得彼此是相像的,都是善良、开朗、爱艺术,审美也相似。这次旅行产生的摩擦,却让她们发现两个人在性格上其实有很大差异,也让她们产生了疑问:我们的友谊真的像自己之前理解的那么好吗?就像两个手挽手的人,突然发觉掌心之间夹了一粒豆子,十分别扭。

  回国后,她们有几个月没来往,但对这份友谊的重新审视,让她们觉得彼此的情谊仍然是更重要的。她们选择了彼此包容,继续如常交往。几个月后她们发现,因为更深入地了解对方、学会了与对方的差异相处,关系更加亲密了。

  每一个朋友,都是我们部分的自我

  虽然友谊不是那么完美,或许也不如家庭或伴侣关系那么亲密,但是友谊对我们而言,却绝不是可有可无。

  友谊给予我们的成长以特殊的营养。正因为它不像家庭或伴侣关系那么亲密,我们反而更能够在友谊的亲密关系中做自己。

  从小到大,我们在和朋友的交往中发现、确认并巩固自己的个性;朋友会鼓励我们探索新的自我、追寻梦想;灵魂的暗夜里陪伴我们的往往是朋友;不同的朋友为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不同朋友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他们往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朋友,他们对我们的欣赏和在乎提高了我们的自信和自尊;和他们的亲密交往,更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友谊,甚至比爱情更可能长久。

  对于友谊,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定义。

  西塞罗对友谊的定义是:“一个人,他的真正的朋友就是他的另一个自我。”如果将这作为我们友谊的标准,我们有可能此生都将不能拥有朋友。不过,假如我们在此基础上扩展一下对友谊的理解,我们可以说:“我们的每一个朋友,是我们部分的自我。”“我们是朋友,即便我们只在某一点上是朋友。”

  ———————————————————————

  你的朋友是哪一种?

  友谊有很多面向。美国心理学家朱迪思·维奥斯特在《必要的丧失》中,提出了六种友谊的类型:

  便利之交邻居、同事等,你们的生活有很多交叉,并且互施小惠。比如在我们生病的时候,他们开车送我们的孩子去踢足球。我们也会为他们做同样的事情。然而,对于便利之交,我们始终保持着我们面对公众的脸孔以及与他们在情感上的距离。

  志趣之交你们一起参与某种共同的活动,或共同关注某种事物。比如运动的朋友、工作的朋友、瑜伽的朋友。志趣之交虽然往来频繁,但交情并不深。

  昔日之交 那是非常了解我们的过去的朋友,彼此的经历中扮演了一个亲密的角色。北京俗称“发小”。

  萍水之交你们的友谊发生于过去的一个关键时期,比如大学舍友、曾经的同事、病友。当时你们建立了相当牢固的联系,不需要太多的来往便可维持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

  忘年之交存在于一种隔代的友谊中,比如师生。年轻人为老年人注人新的活力,老年人则把他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因为没有血缘关系,我们的忠告才能被对方当作金玉良言而非干涉性的言论加以接纳,我们的幼稚过失也不会引起对方的警告与抱怨。

  密友/挚友通过见面、微信、电话聊天,你们在情感与生理上持续保持着极为亲密的友谊。我们在亲密的友谊中展示自我的各个方面——我们私密的感受与想法、愿望、恐惧、幻想与梦想。友谊的亲密,意味着我们要信任自己的朋友能重视我们的美德,忽略我们的缺点。

【责任编辑:贾志强】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