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闭幕
125名港澳学子在京沪感受“文化自信”

2018-07-16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高珮莙

    中青在线北京7月16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高珮莙)今天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港澳台办、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青年工作部、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教育与青年工作部、香港青年联会、澳门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18年“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闭幕,内地与港澳主办方、国务院港澳办、港澳特区政府驻京办等相关部门和实习机构、媒体代表以及在京实习的港澳大学生约150人参加了闭幕活动。

    “希望同学们在港澳文化交流中充分发挥你们的才智,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与实习单位加强联系。”文化和旅游部港澳台办参赞张忠志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你们互勉,为祖国的文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作为内地与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重点项目,已连续成功举办14届。今年共有来自25所高校的125名港澳大学生赴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等15家北京文博、文化机构,以及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等20家上海文博、文化机构开展工作实习和文化交流活动,实习机构更加多样,岗位与专业匹配度更高。

    在今天的闭幕活动上,通过播放视频记录短片、座谈交流、联欢表演等形式,港澳大学生回顾和分享了为期5个星期的实习生活和感受。

    到梅兰芳大剧院实习前,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澳门学生黄伟伦只对南方流行的粤剧有所了解,却从没接触过被称为“国粹”的京剧。在剧院实习期间,他一边苦练普通话,一边趁着引导工作结束后溜进现场,如痴如醉地免费观看表演,这种瑰丽的舞台艺术,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黄伟伦还注意到,许多京剧唱段已经进驻喜马拉雅App,被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喜爱。“国粹就是不一样,每一个细节都有意义。”他感慨道,“每个地方都有富有特色的艺术,要对我们的国家文化充满自信,这是我在北京学到最多的一点。”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实习的林佳莹在座谈会上表示,在工作之余,实习指导老师还带他们去鲁迅文学馆参观,还向10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捏面人儿、做兔爷、拓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获益良多。在首都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部做了一个多月“文物医生”的香港女孩翁灿玲印象最深刻的,则是站在高处俯瞰古老的紫禁城,“中轴突出,两翼对称”。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让她“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满载而归”。

    很多学生表示,在文博机构的实践活动令自己受益匪浅,一方面能在工作中发挥所学和专业特长,得到全方面的锻炼;同时也在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中,亲身学习体验博大精深的故宫文化、传统戏曲文化等,有机会结识亲切博学的师长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并能真切感受国家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蓬勃生机。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也让同学们对港澳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自身发展与特区和国家发展相连等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不少同学表示自己未来将更多关注文化事业的发展,愿意为支持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尽一份力。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学生、在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一部实习的2018年北京实习团团长莫泽铭表示,他们度过了丰富充实的实习生活,受益匪浅,在北京期间的所见所闻、所听所学在不知不觉间让他们的知识、视野、经验大有长进。“我们当初怀着求学的心来到北京。”莫泽铭说,“如今,我们的实习经验已成为一把利剑,让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自信。”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总经理张利表示,过去一个月来,有6名来自港澳的学生在该中心实习,参与了音乐剧《堂吉诃德》、话剧《青春主张》、舞台剧《繁花》以及论坛、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演出和活动。“很高兴港澳学生代表通过这次的活动加深了对北京的了解,加大了对内地与港澳文化艺术发展现状的认识,从而对祖国的文化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你们今后能成为内地与港澳的文化交流使者。”张利说,“年轻让更生命鲜活,交流让心灵更贴近,艺术让人生更美好。”

    今年暑假,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启动了一系列针对港澳青少年开展的实习、游学、培训等文化交流项目,不仅丰富了港澳青少年的暑期生活,也为内地与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广阔平台。其中,港澳大学生暑期文化实践活动作为重点项目,涵盖了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香港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文化实习、故宫青年实习计划等多项内容,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兰州等多地重要文博、文化机构,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

【编辑:贾志强】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