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值】广泛倾听,才能让个税修法更得人心

2018-06-29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杨鑫宇

  6月29日上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方网站发布了一则消息,宣布个人所得税法的最新修正案,将正式开始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根据全国人大网的公告,宣布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已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审议。从即日起到7月28日,该草案将经历为期一个月的意见征求阶段,公众可以在这一期间通过网络或信件渠道对该法案的具体内容提出意见与建议,建言献策。

  此次个税法修正,不仅是一件人大立法工作层面上的大事,也是关系到亿万人切身利益的民生热点。早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作出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表述。这一表态,当时就激发了充满活力的民间讨论。一时间,从两会会场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高校和研究机构里的学者教授,再到广大基层劳动者和普通纳税人,都对这一话题议论纷纷。

  对个人所得税法做出调整,将减税减负的施政目标落入实处,无疑是一件众望所归的事,对这样的消息,无人不为之感到欢欣鼓舞。然而,人们虽然对个税修法的大方向一致肯定,在法案的具体细节问题上,却并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

  早在今年这次个税修法的消息公布之前,就有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提案或议案中提出了修法建议。而在这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之后,社会上更是出现了许多不同意见。不论是对草案中提及的个税免征额、征税税率、梯级跨度还是计税方式、减免项目,人们都提出了各种版本的观点,这些观点的异质性之高,可以用众说纷纭来形容。

  对此,我们无需感到惊讶。事实上,在个税改革这样涉及重大民生议题的事件上,再激烈的争论都不为过。如果公众在这样的问题上众口一词,毫无争论,那才是咄咄怪事。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十分简单:对于税收这样的民生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切身体会,而来自学界、政界、企业界等不同领域的视角,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结论。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在重大民生议题上,如何寻求各个群体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凝聚政策共识,同样需要充分的讨论,需要“越辩越明”。

  举例而言,在这次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中,个税免征额被上调为每月5000元。在该草案的审议阶段,就有多名人大常委会委员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全国人大代表蔡毅建议,可授权省级人大常委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法定的幅度范围内具体确定适用标准,上报全国人大备案,“例如广东、上海是否可以考虑8000元到9000元。” 李晓东代表则认为,目前“3500元至5000元”的改动幅度还是过小。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程恩富更是直接建议“应把起征点提高至每月10000元”。

  这一草案在人大常委会内部,就引来了如此之多的不同意见,我们不难料想,在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时,该草案还要面对多少争论。但是,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不需抱有什么担忧,这正是民主精神在人大立法工作中的生动体现。对于个税修法这样事关全民直接利益的大事而言,倾听来自公众的各种不同意见,是必不可少的流程。最终定稿的修正案,也应当是凝集了专家意见和公众心声的智慧结晶。

  在未来的一个月里,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将面对一场重要的大讨论,我们期待在这场大讨论中,能够听到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不同看法,也期待这些不同的看法能够在激荡之中为个税修法提供更清晰的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公共讨论可以让个税修法的最终方案更得人心,更接地气,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编辑:郭艳丽】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