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好的年纪 思考的焰火灿烂发光

2018-06-14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林俊鹏

  本科4年,究竟会让一个人产生怎样的变化?

  收获更多专业知识?的确,专业课上了不少,学科史背了一堆,现在也能粗浅地解释一下专业名词了。

  结交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一到周末,三三两两的好朋友约饭就停不下来,各种自拍刷屏,时不时还能约个下午茶,聊聊人生,聊聊理想。

  认识了不少优秀教师?是的,一到大赛前,老师都会帮忙看作品;临近毕业论文“死期”,老师一字一句指导论文写作。自己常常被改到怀疑人生,但收获挺大。

  这些固然重要,但想来想去,专业知识背后的思维、朋友聊天中的争论、老师上课和平常交流的指导,归根结底将融入我们的“三观”。而三观决定了我们的视界与境界,也决定了我们将如何思考。

  三观,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大到总领思维方式,小到反映生活的细节。比起刚入大学的那个青涩少年,这4年,见得多了,想得也多了,还能开放地和人讨论,也能对一些问题独立发表观点。

  这4年里,我超脱了固有的生活圈,开阔了眼界,发现了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见识得多了,会发现很多事情原来是这样,而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慢慢见怪不怪,学会了接纳。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有局限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只能凭着直觉前行。但直觉可能贴合于现实,也可能背离于现实。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偏见,于他人,于我们,打破偏见尤为重要。

  健全的三观,其实不是看你多能侃侃而谈,而要看你的观点在多大程度上贴合现实、远离偏见。

  大学让我开始形成了一种思维:面对自己所不了解的领域,不是封闭自己,而是多去了解,有了一定准确认知后,再作出自己的判断。比如对一些性少数群体,认真了解以后,才不会觉得他们“有病”。

  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完善,还需要与人交流,碰撞思维。一个温和的公共讨论氛围十分难得,似乎大家都很容易愤怒,有时候刷遍一条新闻的留言区,也看不到几条中肯的评论。

  幸运的是,我和身边的朋友能够维系理性的公共讨论氛围。面对这4年发生的公共事件,大家都在积极关注,并且每个人都能发表观点,思想也在与同学的交流与交锋中进步。

  这样的讨论却常常遭受质疑。长辈会觉得于未来工作无用,不接地气。然而,大学不是一所职业培训学校,学到的不仅是养家糊口的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让一个公民心智成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新生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要“止于至善”,需要多了解,多接纳,多思考。现在,面临本科毕业,我总觉得自己见得还不够多,想得还不够深入,也没能和那些朋友多聊聊。

  还好,我的大学生涯只是过半,未来要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还能在纯粹的地方多呆几年。在接下来的3年里,换了一所学校,还能接触到更多不同的人、事、物,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被了解。希望自己能像现在一样,怀揣更多好奇心,保持宽容的胸怀,不息思考的焰火,喜于了解,乐于变化,一步步健全自己的“三观”。

  在最美好的年纪,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们。

 

【责任编辑:黄易清】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