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习近平的绿色辩证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话语体系建设

2018-05-20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何韵

    作者:何韵(湖南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号召大家,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统一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真谛以及中国文化的生态环境智慧,对解决当前中国和世界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话语体系都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重要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原则,体现了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生态与民生、法治与环保的辩证统一;体现了生命共同体的普遍联系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

    在生态文明中,“生态”是自然世界,“文明”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文化总和,生态文明正是自然世界与人类文明的辩证统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明确指出环保与发展、生态环境与民生福祉的普遍联系,避免了为发展而牺牲环保,或者为了环保而牺牲民生的片面观。“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弥补市场在公共治理问题上的失灵,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维护生态环境的红线。“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体现了习近平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深刻的理解。“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则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观: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世界各国必须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还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出发,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内部各要素以及生态领域与其他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全面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目标责任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以及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生态环境问题涉及到发展、民生、安全等方方面面,必须从文化、经济、责任体系、制度和安全等视角全方位开展工作,才能切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而只有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才能达到建设美丽中国的最佳效果。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治理观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普遍联系观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产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曾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它超越了西方环境话语体系将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一分为二的世界观,为环境治理提出了新的理论视角,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治理话语体系奠定了基础。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话语体系强大的逻辑整体观、公正的价值理念、详实的科学依据和丰富的实证材料,对打破西方环境话语体系的垄断,树立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上话语权,解决全球环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邓江秀】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