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学者研讨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意义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研讨会在布鲁塞尔召开

2018-05-06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鞠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驻欧盟记者 鞠辉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70多年前,马克思在流亡比利时期间,写下了《共产党宣言》的这句开篇名言。当地时间5月5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比利时—中国友好协会,在布鲁塞尔共同举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研讨会。来自中国和比利时、法国、瑞士等欧洲国家的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布鲁塞尔,共同追忆一代伟人的历史足迹,并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这一重大命题。

    布鲁塞尔不仅是“欧盟首都“,也与马克思有着不解之缘。1845至1848年,流亡布鲁塞尔的卡尔·马克思,广泛接触劳苦大众,深入思考资本主义的本质问题,发表了振聋发聩的《共产党宣言》,从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会中欧学者普遍认为,重温《共产党宣言》的经典论述,以及它对于时代、对于中国影响,是对它的创作者之一卡尔·马克思最好的纪念。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宋敬武致辞。鞠辉/摄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宋敬武在致辞中表示,20世纪中叶,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最广的传播。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制定国家大政方针的过程,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2013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灵活应用马克思理论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当今国内国际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好继承与发扬。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临时代办张弛致辞。鞠辉/摄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张弛表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主张“让普通劳动者过上有保障、有尊严、平等的生活,让所有人实现自由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初心”。这个“初心”,正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初衷和执政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积贫积弱的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开创性、历史性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比中友协主席范汉斯致辞。 鞠辉/摄

    比中协会主席范汉斯在致辞中指出,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大工业快速发展,经济危机日益频繁,社会财富分配日益恶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完成了《共产党宣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范汉斯表示,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资本主义始终无法摆脱周期性危机的弊端,而中国共产党则在不断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成功跨越经济危机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与扩展,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瑞士洛桑对比法学院教授胜雅律在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功能及其对中国政治的影响》的发言中指出,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关键在于改造世界。中国不仅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剖析世界,而且将其作为行动指南,落实到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以此成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贵州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焦玉石表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共产党宣言》中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所揭示的科学的客观历史规律,所展现的博大的历史视界(historical sight),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闪耀着理论的金色光辉。从《共产党宣言》的精髓要义中走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创新中走来,今天的中国将继续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可能,为人类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刘海涛、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罗克全、比利时马克思主义学者弗朗·德马格德、法中友协联合会秘书长阿兰·嘉宝贺喜等中欧学者,也分别从各自视角,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实践等相关议题。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