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值】特长生加分政策寿终正寝!割掉了“一考定终身”时代的尾巴

2018-03-21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钟的

    3月21日,教育部官网公开发布《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消息来得并不突然。其实,上述通知是对2014年《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的全面贯彻。当年,教育部等多部门要求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高考加分项目。如今,3年“过渡期”已经结束,在2015年1月1日前获加分资格的高中生在正常情况下已经毕业,全面取消相关加分项目自然水到渠成。

    针对体育特长生、奥赛获奖者实施高考加分,是“一考定终身”时代,高考录取制度自我纠偏的一种尝试。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后,就出现了对三好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者、体育艺术特长生等实行高考分数优惠的政策,1987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规定了可以享受加分政策优惠的项目和分值。从此,特长生高考加分政策成为一项稳定的高考政策。

    应该承认,很多在某些学科确有特长的高中生,通过高考加分政策考上了更好的大学。这对纠正高考制度的不足,有着不容低估的意义。但是,在恢复高考之初出台的加分政策,现在看来只是权宜之计。在高校录取制度日趋多元化的今天,高考加分政策的合理性与公平性都面临质疑。

    2003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推行自主招生,2018年共有90所高校试点自主招生。这90所高校在国内办学水平较高,也是以往享受高考加分政策的考生的主要流入方向。自主招生制度提高了高校办学自主性,对考生素质有着综合化和个性化的甄别,相比刻板、生硬的特长生加分有着明显优势。

    在自主招生常态化的今天,继续实施高考特长生加分,默认这种招生的“双轨制”,显然不再合适。很多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资格,享受高考降分录取待遇的考生,本身就符合特长生加分政策,这一加一降让他们享受了叠加的优惠,也淡化了自主招生的意义。

    此次教育部宣布全面取消特长生加分,引发热烈反响,打消了社会对加分公平性的疑虑。

    在国家出台高考加分政策以后,各省市分别出台了加分实施细则,加分泛滥的问题逐渐显露。一些科技类竞赛加分获得者,被质疑并非由本人独立做出成果;而省级优秀学生这种标准模糊、名额靠分配的加分项目,也不乏“拼爹”的质疑。

    尤其对于体育特长生加分,有的省份可以加分的体育项目曾多达数十项,“三模三电”(航模、舰模、车模、无线电)加分更是率受网友吐槽。《中国青年报》曾报道,浙江某市2009年参加航海模型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中,13名考生来自该市权势家庭,其余6名考生来自教师家庭,被指组成了“高考加分俱乐部”。

    取消高考特长生加分,有助于淡化高校录取的“唯分数论”。过去,正是因为分数是高校录取的唯一指标,针对特长生的倾斜录取政策才只能从加分方面做文章。而现在,“一考定终身”逐渐成为历史,一些省份在改革中允许英语等科目多次考试,取最高分计入总成绩。这些变化,意味着靠加分弥补一次考试的不稳定性、让特长生进入好学校的初衷,不再有充分的理由。

    建立公平、科学的高校录取制度,统一录取标准,是绝大多数考生、教育工作者、关注教育的人的期望。高考特长生加分制度在实践中已证明了其局限性,既有损公平录取的初衷,也难以真实全面地衡量考生素质。全面取消高考特长生加分制度,推动高校录取走出“一考定终身”时代,有力地回应了公众对新高考时代的呼唤。

    文/王钟的

【责任编辑:董志成】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