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人类与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补与共赢

2018-03-15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荆林波

    作者:荆林波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我国政府与实业届、研究届一直在推动人工智能的相关工作,“人工智能”频繁出现在国家有关政策中。比如,2017年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科技部部长万钢透露目前正在编制人工智能的专项规划,同时还在研究论证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的立项工作。百度、阿里、腾讯等公司在语音识别、神经网络、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突破,小米也设立了探索实验室,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试图尽快推出人工智能重量级产品。而众多传统家电企业在乐视电视的冲击下,也开始在智能电视领域了进行布局。艾瑞咨询预测,我国国内人工智能市场将从2015年的12亿元增至2020年的91亿元。

    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在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问题上,目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派是悲观看法,代表人包括: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特色拉汽车的创始人伊隆·马斯克等。然而,另外一派则持有相对乐观的观点。他们认为,AI和机器人肯定可以代替很多人类初级简单的、服务类的工作,但是,人类由此被吸纳到更多新的领域,人类不必担心大量失业!

    人工智能对工作岗位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的,具体而言:

    第一,最迫切的岗位是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的。随着人工智能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对于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也日益白热化。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合格的研究人员数量仅为30万,其中包括相关研究领域的学生。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却为一百万甚至更多。人工智能的研究人才的争夺也推高了他们的年薪,一般而言,我国高级机器学习研究员年薪在60万美元左右,机器学习专家的年薪在30到40万美元左右。这些薪酬水平堪比华尔街的金融家的薪酬水平啦!

    第二,传统产业升级后延伸出新的岗位需求。人工智能可能替代了某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岗位,但是,随着产业升级,人工智能又刺激了新的岗位出现。现实的案例也佐证了人们的判断,比如亚马逊已在全球各地的仓库中“雇佣”了超过100,000台Kiva机器人,大部分执行工作均由其完成。与此同时,又衍生出数千个新型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机会,亚马逊的人员则更加集中到新的工作岗位上,比如订单配对、货品挑选、消费者行为研究及新品研发。可见,人类与机器人关系更多的是互补与共赢,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替代与排挤。

    第三,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开创出若干个新的行业。随着人们从日常繁杂的事务型工作解脱出来,人们将更多地投入到与美好生活相关的新岗位上去。比如,与人们身体健康的产业,人类的休闲产业、养老产业、终身教育产业等,这里潜在的需求非常巨大。10年前,我们对形象设计师、比价员、健康顾问等感觉十分新鲜;今天,我们已经逐步接受了网络主播、红人掌柜、网约车司机;10年后,我们将迎来更多陌生的职业名称。也许,我们今天的想象力有些黔驴技穷,正如上个世纪的那些巨人预言:当IBM开发出第一台电脑,当时公司的董事长认为全球只需要5台电脑足矣,未来很精彩,远远超过现在我们的想象。

    综上所述,人类必须端正态度,我们坚信,人工智能必然会推动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浪潮,增加新技术的投入,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促使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带来的总量与结构的影响,但是,我们并不因此而悲观,人类应当更加积极面对,提升自己的技能,适应新的技术变革。

【责任编辑:邓江秀】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