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通道”长镜头折射奋进中国5年巨变
马化腾等10位代表传递开放自信的中国声音

2018-03-06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胡春艳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幕前,浙江省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徐立毅(右一),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副师职航天员王亚平(右二),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右三)在“代表通道”一侧候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婷舒/摄

  继“部长通道”“委员通道”之后,3月5日,首场“代表通道”正式开启,吸引了中外媒体的热切关注。全国两会的又一次创新开放之举,向全世界传递出更加生动、立体、开放、自信的中国声音。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外界观察中国的一扇窗口。人民大会堂一楼大厅的开放通道,则像是从窗口伸出的长镜头,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风貌的生动巨变。

  闪光灯聚焦处,10位全国人大代表分批走上通道,接受媒体采访。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开创性成就与深层次变革的缩影。

  “小企鹅”创新奋斗带动新时代经济引擎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第一个亮相“代表通道”。工作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他自称是改革的亲历者、奋斗者,更是受益者。

  随着深圳从改革开放前一个小渔村腾飞为现代化大都市——2017年GDP突破2.2万亿元,腾讯也从20年前5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如今有4万多员工的大企业。

  马化腾注意到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的潮头开始崭露头角: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中国占有4个席位,“国家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提升,尤其互联网和科技领域的发展更加迅猛。”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成为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新四大发明”。

  “能够从事载人航天事业是我的荣幸,能够让航天服务于社会是我的梦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副师职航天员王亚平没想到,2013年自己在遥远太空给中国6000多万名中小学生讲授了一堂太空课,却成了无数青少年心中的奋斗偶像。很多孩子给她写信,希望能成为航天员,做对国家有用的人。王亚平说:“载人航天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我愿意永远做一名孩子心中的太空教师。”

  创新与奋斗成为引领新时代的引擎,一组数字标示出这股快速崛起的新动能:过去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正因为有马化腾、王亚平等这些在各领域不断创新、奋斗进取的年轻领军者,我国的载人航天、神华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让中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跑出了中国创新“加速度”。

  贵州赤水竹编水杯讲述脱贫故事

  27岁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从贵州大山走上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代表通道”。“在场我年纪最小,但我经历了赤水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杨昌芹举起一个竹编杯子,讲述了贵州赤水竹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她从事竹编工艺10年,如今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传承人,用自己的手艺带动身边的乡亲脱贫致富。奋斗的经历让乡亲们尝到了甜头,“如今我们村80%的人住上了小洋楼,60%的人开上了小汽车”。她认为,要帮扶少数民族农村脱贫致富,必须深挖当地传统民族文化和特色资源,“这些比给钱更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则经历了中国新农村的发展史。这位当年“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中的“老典型”,始终没停下奋斗的脚步。今天作为连任五届的老代表,她本身就是对不断奋进的一种诠释。

  革命老区、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巩保雄代表也来了。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曾插队的地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正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奋斗史。巩保雄动情地讲起家乡的新变化,“现在家家户户住上了楼房,村上办起来养殖场、醋厂,成立了旅游文化公司,去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两万多元。”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村民左香云的家乡这两年搞起了黄桃和茶叶基地,家家户户开起了农家乐。当地2017年接待游客将近22万人次,老百姓的收入翻了番。

  这些来自贫困地区代表身后经历巨变的小村,成为中国精准扶贫的一个生动注释,他们身上的奋斗经历,也深刻地诠释了“奋斗的青春最幸福”。

  今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实践证明,中国的发展成就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取得的。过去5年,中国有6800多万人口告别贫困,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改革开放以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被称为“中国式减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贫困县全部摘帽。李克强坚定地表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让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高铁拉着中国制造品质革命加速跑

  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配厂调检一车间“王涛班”班长王建清的家乡湖北十堰的40年变迁,就是一段青春奋斗史。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40多年前,有一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揣着对振兴祖国汽车工业的梦想,来到了鄂西北的一个小山村。他们跋山涉水、点着马灯、住着干打垒土房和芦席棚,用双手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

  “如果他们身上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传承,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扎根企业。”王建清告诫年轻人,在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时候,“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郭锐代表自豪地说,成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实现了自己从小的梦想。如今他参与研发和生产的中国高铁复兴号,实现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

  郭锐是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分厂钳工首席技师、中车首席技能专家,他认为,要让更多的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不仅要有好的研发设计团队,还要有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奋斗队伍,“复兴号动车组上有50多万个零部件,我们要将每一个都做成精品、做成艺术品”。

  郭锐从事的转向架分体式轴向组装,装配的精度控制在0.04毫米以内。他的奋斗看起来“很小”,每天都在毫厘间计较;可正是他和一群高铁工人身上这种精益求精、不竭奋斗的工匠精神,才有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才使得中国制造的高铁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高铁进入时速350公里时代,这只是高铁跑出“中国速度”的一个侧面。过去5年,中国高铁的运营里程从9000多公里飞速增加到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如今,“走出去”的中国高铁让世界了解,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中国改革发展的一切成就,都是干出来的。李克强总理在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告了奋斗者宣言:团结凝聚力量,实干创造未来。

  本报北京3月5日电

【责任编辑:黄易清】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H5频道
图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