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春到丹江播绿忙

2018-02-25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杨振辉 王亦君

  通讯员 杨振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亦君

  “要深挖穴,浅栽树”、“水一次性浇透墒”……2月15日,农历除夕,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的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数百名群众挥锹扬镐,栽植软籽石榴。一排排、一行行的苗木,为渠首大地增添了几分绿意和生机。

  曾经有名的辣椒村,为啥种起石榴苗?

  “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栽植现场,张河村支书张家祥挺了挺腰板说,县里说这里是核心水源区,种辣椒施农药化肥会让水里氮磷超标。张家祥介绍,经过考察,2013年,县里引进企业发展软籽石榴。“植的树能保持水土,开的花能观赏,结的果能卖钱,关键不用施化肥农药,既是环保产业,还是增收产业,种着放心。”

  村里6000亩地流转给公司,农户拿土地入资,在获得800元/亩地租基础上,村委会、公司和农户按1:4:5的比例分红净利润。“只要不下雨,见天都有活,除草、施肥、浇水、剪枝,每年能干十来个月。”贫困户王洪才说,务工、地租、分红,一年收入16800元。“可比以前强多了”。

  “喝着丹江水,吃着有机肥,我们石榴价钱卖得高、市场畅路好。”张家祥一脸骄傲。

  石榴映红致富路,也激发了九重镇吴店、程营、张家、孙营、张楼等周边村种植热情。去冬今春,已发展软籽石榴1.8万亩。

  “立春后天气回暖,正是栽苗的大好时节,加上春节期间农村劳动力集中,我们组织大家栽植软籽石榴,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庆祝新春佳节,用绿色传递新年祝福,希望大家的生活像石榴一样红红火火。”九重镇党委书记马飞说。

  2月23日,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渔民正在售卖刚刚捕获的新鲜淡水鱼。新春伊始,河南省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内多艘渔船满载而归,渔民们将新鲜淡水鱼冷藏运往北京、郑州、天津等地,供应节后市场。近年来,该县加大丹江口水库资源保护力度,通过设定休渔期、人工增殖放流等方法,使库区渔业资源得到有效恢复。杨冰摄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龙头”,要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同时,淅川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片区县,国家深度贫困县。目前,全县仍有15个乡镇140个贫困村14874户43238人处于贫困线下。近年来,淅川以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让绿水青山“变现”金山银山。

  在丹江口水库上游的老城镇官府山、石家沟、叶沟、吴家沟等村,当地群众正为山坡上新栽植的杏李浇水。“我们在环库区荒坡上种植杏李1.5万亩,建成千亩以上基地12个,带贫4000余人。”镇党委书记翟成敬放下水管,擦了擦额头的汗珠介绍,“杏李根系发达,既能涵养水源,还能为农民创收,生态又生财,是水清民富的双赢选择。”

  2月23日,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渔民正在售卖刚刚捕获的新鲜淡水鱼。杨冰摄

  靠水吃水,靠山吃山。为了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淅川县把生态产业发展与荒山绿化相结合,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鼓励公司、种植大户采取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软籽石榴、金银花、薄壳核桃等生态农业。县里出台政策,在基地建设、生产设施、信贷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补贴,积极整合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放,使项目跟着基地走,服务跟着产业走。

  2月23日,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渔民正在售卖刚刚捕获的新鲜淡水鱼。杨冰摄

  如今,67家企业入驻淅川投资软籽石榴、杏李、薄壳核桃等生态农业30万亩,3.4463万贫困人口在绿化库区中,捧起“生态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

【编辑:郭艳丽】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