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边防部队新闻工作者的成长之路
石佰华:痴迷写作源于对橄榄绿的热爱

2018-02-14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弘晢 谢洋

石佰华(右)到江苏南通边检站采访。

    中青在线讯(王弘晢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16岁时,他在安徽老家当学徒做木匠时,一双手被磨得粗糙而灵活,吃尽了苦头,磨砺了意志。入伍后,正是靠着这种“工匠精神”,在部队宣传岗位声名鹊起,2018年春节,共计33.6万字的军旅作品集《边防印象》即将付梓。

    他就是中国边防警察报社记者、广西法治日报社特约记者、广西边防总队北海边检站政治处主任石佰华。

    回顾23年戎马生涯、16年新闻写作之路,他感慨最多的是“一路欢喜一路歌”。

    书稿扉页上的作者简介这样写道:撰写、发表新闻作品4000余篇、600余万字,40多件新闻作品分别获全国、全区各类好新闻奖;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连续5年被中国边防警察报社评为优秀记者,获评新闻单位优秀报道员100余次……

    “我就一‘土八路’,写作也是‘半路出家’。”石佰华自我打趣。当兵前,他只有初中文化,没有经历过高考、更无缘象牙塔,还做了两年木匠;在部队,没有进行过中文、新闻专业知识学习。既没有文学积淀、文笔粗拙,又没有新闻采编经历、阅历肤浅,新闻写作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石佰华遗传了农民家庭朴实、肯干、勤劳的基因。为了考取部队院校,他捧着高中的课本自学,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1998年6月,如愿考入云南昆明边防指挥学校,之后又陆续报考了地方函授法律专科、本科班,使自己的文化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石佰华走上新闻写作这条路,是从2002年开始的。

    一天,所在单位查获了一千多份“六合彩”赌博资料,石佰华意识到这是一条新闻,但苦于笔头笨拙,只好将事件的报告原文传给当地一位知名记者。在记者指点下,他完成了消息的采写工作,处女作刊登在次日的《当代生活报》上。这令他十分激动,一个全新的新闻梦就此萌发。

    一次,石佰华了解到战友们为无腿壮乡女购买轮椅、安装假肢、助其成婚远嫁内蒙古的感人故事后,便多次深入一线采访、撰稿。后来,这条新闻连续4次以专题形式在中央电视台播发,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体报道,这一事件后来还被编成小品、歌剧,参加了全国性的比赛,屡获大奖。

    与新闻战线的老同志相比,石佰华投的稿件经常石沉大海,但他从不气馁,常年坚持精读报刊,把好文章剪下来贴在本子上,一有时间就翻出来品读、标注。特别是自己写的稿子见报后,他都会一篇不漏地剪贴下来。现在,他已积攒了20本剪贴本。

    2009年,石佰华收获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身份——记者。之后,他更加发奋学习、钻研新闻专业知识,有时为了一个标题想到通宵失眠。后来,他经常参加全国性的写作培训班、研讨会,多次走上发言席、领奖台,2012年至2016年连续5年被中国边防警察报社评为“优秀记者”。

    “我痴迷写作。不单是对其本身的热爱,更是对橄榄绿的热爱,让人有一种不写不快的感觉。”2012年5月,走上广西边防总队记者站站长岗位的石佰华,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

    “真是工作狂啊!”李远平2015年5月接任广西边防总队记者站站长,是广西边防总队历史上第9任记者站站长,他清楚地记得,2013年4月的一天,石佰华不幸右脚跟腱断裂,被送到南宁中医院做手术,他和战友们前去探望时,惊讶地发现石佰华正坐在病床上噼里啪啦敲着电脑键盘。医生建议全休一个月,半年不能运动,但是没过几天,石佰华就柱着拐杖回到了工作岗位。

    那时候石佰华不仅写新闻,还尝试创作小说、散文、杂文、论文和报告文学等。出院后,在连续几周的删改、润色、雕琢之后,短篇小说《猎狐行动》等出炉了,并以连载形式在中国边防警察报刊登,引起了强烈反响。

    “石主任刚来的时候,我们真有点接受不了。”谢华鸣是北海边检站政治处干事,研究生学历,在这个年轻人的观念里,正常上班才是工作,八小时以外是生活。而石佰华言语耿直,工作标准高、要求严。他常说:“事不过夜,新闻更不能隔夜发!”周末也会电话“骚扰”手下:“稿子写好了吗?!”

    今年2月9日,广西边防总队召开党委扩大会议,通报表彰2017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北海边检站获评“优秀党委”“新闻宣传先进集体”,该站政治处获评“先进政治机关”,石佰华获评“优秀政治干部”……

    2016年7月,石佰华担任北海边检站政治处主任时,这个站新闻宣传工作在总队同类单位排名倒数第一。

    作为党委委员,石佰华能站在部队全局的角度,去思考、谋划、落实工作;作为部门领导,他注重当好主官的参谋助手,坚持定位、换位、补位而不越位,及时向党委谏言献策,虚心向其他班子成员请教;作为政工干部,他能认真领会并努力执行上级意图,与下属积极谋划,面对困难敢担当,面对工作重实干。

    特别是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石佰华除了自身亲历亲为加班写稿外,还引导官兵始终保持一种“向前冲”的姿态,引导督促全站上下统一思想不松劲,抓住每一个新闻素材不放过,新闻宣传成绩在同类单位中始终保持领跑优势。

    《边防印象》即将面世了。第11届中国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中国边防警察报社总编辑王超杰在序言中写道:作品如人,人如作品。不管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或是“有情有理”的事件叙述,或是“好玩好看”的边关风貌,或是“事理明晰”的边关漫谈,无不透露着真实、细腻的情感,充分彰显了作者的性格特点,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

【责任编辑:杨威】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