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儿童医疗游戏辅导项目”基地落户上海

2018-02-07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烨捷

    中青在线上海2月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来,摸摸小肚子的右上方,我们身体里最大的一个内脏器官,肝脏就住在这里。它是我们每个人身体内新陈代谢的中转站……”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病房里,穿着道具“内脏背心”的儿童乐益会游戏师和医务社工被几个小朋友围在中间,小朋友正忙着把不同内脏器官粘贴到背心上。游戏师和医务社工一边指出每个器官的正确位置,一边给小朋友讲解着它们的主要功能。一个孩子在游戏师的指导下当起了“小医生”,她一边用已经消毒和去掉针头的留置针在玩偶身上模拟穿刺过程,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地安慰着玩偶,最后还不忘给玩偶讲解需要注意的事项,俨然一副专业医务人员的样子。

    2月6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携手儿童乐益会(中国),共同启动了全国首个儿童医疗游戏辅导项目基地。该项目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工部作为主要对接部门,国际公益组织儿童乐益会(中国)提供技术支持,邀请了台湾基隆医院临床心理师、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询商学系博士陈静怡担任顾问。主要针对住院儿童开展专业的医疗游戏辅导,同时培训医务社工及医护人员掌握游戏辅导的技能,把医疗游戏辅导的体系融入医院诊疗体系。

    据悉,复旦附属儿科医院自2013年开展“关注患儿就医体验项目”以来,围绕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开展了一系列举措。2018年,医院深入探索与第三方公益机构合作的创新模式,消除儿童的医疗恐惧,提升患儿诊疗过程中的依从性。这种让“游戏走入医院”的形式,已经在不少欧美发达国家中推广。

    陈静怡介绍,相关研究数据显示,80%的住院儿童会出现消极行为,有54%的儿童在出院两周后还会持续出现这种心理问题,沮丧、不安、焦虑的消极情绪随之而来,严重的还会产生失眠、噩梦、恐惧、进食退化等心理问题。

    游戏是帮助小患者获取知识和保持健康的方式,不仅能为人与人之间提供交流和融合的机会,还能激发出每个孩子身上的活力。在基地中,针对医疗场景以及患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他们设计了专属游戏,对特殊群体儿童的心理建设和发展非常有帮助。

    项目基地正在研发一套医疗游戏包,包含7个游戏袋,主要针对不同年龄、病种、医疗场景,配合符合患儿特点的专业医疗游戏,用于日常的项目开展。比如,“分散注意力”游戏包、“陪伴”游戏包、“认识身体”游戏包、“我是小医生”游戏包等。每个游戏包都有不同主题和道具,针对性强,包内均有“使用说明介绍卡”,详细介绍了游戏包内的物资、使用方法、游戏示例、注意事项等。由志愿者或医护人员带领患儿或患儿家长一同进行改造和创作,通过游戏来模拟医疗过程,把“看病游戏化”的概念融入到项目中,让患儿了解治疗过程、熟悉常用医疗器械产品,消除对医院的恐惧心理,提升他们各项检查的配合度,并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与疾病抗争。

【责任编辑:董志成】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