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颖《在词语中间》:写诗就像对烟的依赖

2018-01-19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蒋肖斌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以学者、批评家为人所知,内里却是一位诗人,他的新书《在词语中间》近日在北京举办分享会。书中收录了张新颖30年间所做的诗,在薄薄一册内,在优雅、沉静的词语中间,让人看到汉语如何以诗的方式,体现一个人的生命情状,也让人看到一颗丰盈的灵魂,如何自我省思,得到近乎自然的宁静。

    张新颖1967年生于山东,主要作品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九讲》等。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我怎么写起诗来?”面对这个问题,张新颖说,写诗的时候没想这么多,也没想给别人看,所以写的时候会比较自由一些。如果那个人自由的话,那么这个人的字、词、句子也自由了。“虽然我写的数量很少,但是对这个东西会有一个依赖,这个依赖说的轻一点就像人对烟的依赖,说的重一点就是对毒的依赖,你自由地运用字、词、句,自由地表达状态,对这个状态有所迷恋,就变成这个样子。”

    这场分享会的嘉宾有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前媒体人潘采夫等,他们都是“以词语为生的人”,每个人选了一个对自己重要的词。

    张新颖的词语是“自由”。“我是一个很拘谨的人,也是很害羞的人,所以特别渴望自由,其实写诗是非常自由的状态。我经常想,当我写诗的时候,那些词语在我的诗里面,是不是比在我的论文里活得更好一点?”

    李敬泽选择了“中间”。“在词语中间,在词与词中间,在这个字和下一个字中间,到底有什么还是没什么,其实生活也是这样。我真是觉得这个中间真是有意思,这个中间可能是没有被封住,又可以随时跑掉,但抓住它又不容易,这个可能就是诗人为此着迷的地方。”

    施战军的词叫“质感”。“生活也是这样的,不管是粗糙还是细腻的,质感是你真正能够享受体会的真切的东西。质感是很重要的,人生很多美好和不美好,之所以能够留在你的记忆力,因为它充满了质感。质感有时候会让你很愉快,有时候会让你很痛苦,但是质感毕竟是人生最能够有一点把握的东西吧。”

    潘采夫选的是“晚上”。“一天8到10个小时上班,我每天晚上都不舍得睡,虽然特别困,但是每天晚上躺在沙发上看《老友记》,太幸福了,觉得这段时间是属于我自己的。我之前还写过一个文章,世界杯的时候晚上看球,饿的不行吃方便面,还得一点一点含润了,不发出声音,怕惊着睡觉的人。晚上你无论做点什么事情,都是属于自己的那一段,所以我觉得晚上特别好。”

【编辑:李伊涵】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