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提升百街千巷风貌 增加百姓生活福祉

2018-01-15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马北北 李想

  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市东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东城区人民政府区长李先忠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2017年,实施“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计划以来,东城区完成134条大街、496条背街小巷整治,以及56条停车示范街的建设,1999名“小巷管家”助力南锣鼓巷、簋街的整治提升,一条条精品大街崭新亮相。

  胡同是古都北京的一大特色,东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吸引着众多游客,也让北京多条大街小巷不堪重负,一些违法作坊、店铺的滋生,使胡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些老旧街区急需更新和改造。

  在疏解整治促提升的背景下,一年时间,东城区拆除违法建设面积41.9万平方米——是过去5年拆违总量的1.8倍;封堵“开墙打洞”5402处,查处无证无照经营506户;清理群租房1047户;架空线入了地,私搭乱建、垃圾污染等乱象得到整治。

  走进磁器口大街,这条长约331米的街道上,私搭乱建的流动贩卖点被修葺一新的便民商店取代,每家每户的墙面被涂上了新颜料,挂上了古诗文。

  在民旺南胡同,原来如蜘蛛网般架设的天线被埋进了地面,抬头就能看到蓝天。

  簋街宽了,煤气罐退出历史舞台,在这里等位,商家提供的零食由可能会造成地面环境污染的瓜子花生换成了膨化玉米片。

  去年年初,南锣鼓巷地区经过改造,只能走一个人的小道变成宽敞的门道,北京老院子现“原貌”。南锣鼓巷商户整体进行了门面升级,商铺装潢更有老北京味道。28家“无证无照”商户被关停,饭店、小吃摊也变成了民俗文化馆、文创店铺。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强调,看城市面貌不仅要看“面子”,还要看“里子”,既管好主干道、大街区,又治理好每个社区、每条小街小巷小胡同。

  为了“里子”的提升,去年,东城区制定了12项“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导则,细致到历史文化街区标牌、夜景照明、广告牌匾、园林绿化等条目。

  东城区百街千巷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高建中介绍,东城区17个街道全部聘请责任规划师,考虑各个街巷的特色风貌,又兼顾街区风貌的整体统一。门、窗、墙、牌、匾、檐、线、管、罩、绿,各项改造均在地区风貌管控导则下进行,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复兴。

  在东四四条胡同西口,一座百年前的老照相馆经过修缮已露真容,一副“镜里人是一是二,笛中意至妙至神”的灰色砖雕对联得以再现。东四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志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副对联过去一直被水泥糊着,从外头看不见。开展“百街千巷”工作之后,街道专门请来专业技师,用剃刀、小刷子一点儿一点儿地给清理了出来。

  为了修复史家胡同45号院垂花门,北京工业大学古建修复的“行家里手”,通过3D扫描仪测绘,从残损的建筑中,推测制作复原图,再根据漆片颜色确定垂花门原有颜色。

  走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打磨厂街的胡同里,看着带有老虎窗的老建筑、刻着“靛青颜料”的老颜料铺、灰砖青瓦的房屋,时光仿佛在“穿越”。

  在这些设计师手中,东四南历史街区的27号院就被划分成多个独立空间,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主题,6家志愿服务机构与居民共同开展参与式设计,以大杂院内公共空间改造为题,探讨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基础设施提升、空间合理划分和风貌环境美化。

  不久前,住建部通报了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其中“东四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公众参与”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是唯一以名城保护和社区营造为主题的获奖项目。

  在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疏解”一词被提及90次,提出为提升首都功能和发展水平腾出更多空间。然而,拆违留下的大片空地如何处理?

  截止到2017年11月底,东城区制定“留白增绿”专项行动规划,全区拆除违法建设后留白4000余处,涉及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利用腾退空间建设绿地、微型公园、胡同绿地5.3万平方米,新增了南门仓等10个“口袋公园”。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东四街道原来600多平方米的违建处,已经建成了绿地,在路口东西两块公共用地上还建设了街心小花园,摆上了石凳,铺上了碎石步道。

  市民康丽莹形容自己生活在花园中,“从楼上望去,楼下是一片开放式花园,老槐树绿荫蔽日,树池里是鹅卵石,漂亮极了。”

  为了保障居民生活质量不下降,利用这些空地,东城区的17个街道都配上了综合服务体,涉及蔬菜零售、生鲜、便利店、早餐店等,部分蔬菜、水果价格低于周边市场20%左右。

  昔日油烟味乱窜的烤串店,如今变成了全新的养老服务驿站,棋牌室、餐厅、洗浴室、保健室一应俱全。清理出来的地下场所经过改造装修,变成 了安全教育基地。

  不仅如此,东城区还升级改造了131座公厕,创建22片垃圾分类全覆盖示范片区。

  据介绍,截至2017年11月底,东城区疏解腾退空间776处,共81万平方米;其中23万平方米已经用于建设养老、教育、便民、文体等公共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疏解的同时,一条条胡同肌理正在得到修复,北京东城区胡同中的文化味越来越浓郁了。

  曾经机器轰鸣的印刷车间摇身一变成为中关村东城园,吸引了高新技术企业188家,包含光线传媒、当当网、中文在线等明星企业,去年实现总收入1875.6亿元。

  目前,东城区已培育的胡同创意工厂涵盖文化演艺、设计服务、影视传媒、数字科技等方面,通过建设“胡同里的创意工厂”,为旧厂房注入文化创意元素的同时,也为创意产业发展增加了空间资源,将传统文化资源与产业资源结合,使古都文脉得以传承发展、旧城风貌焕发魅力。

  李先忠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北京东城区将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走减量发展、创新发展之路。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统筹社会各方力量,运用法制思维、方式,持续推动“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不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强化资源的统筹配置和布局优化,不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目前,在41.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北京东城正在积极实施“百街千巷”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在178条大街和1005条背街小巷里,每天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变化,将重现北京古城历史文化风貌。

【责任编辑:贾志强】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H5频道
图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