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乡音 传承文化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20卷)出版

2017-12-15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聂北茵

    中青在线北京12月15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聂北茵)今天上午,“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20卷)新书发布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顺应文化大发展的时代潮流的项目,是政府主导、专家支撑、社会参与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举。

    作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丛书,以保证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为目标,坚持以原创性、存史性、创新性为特点,在“语言文化”和“典藏”上下功夫。这里的“语言文化”是指用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包括地方名物、民俗活动、口彩禁忌、俗语谚语、民间文艺等;这里的“典藏”是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数据库和网络技术进行保存和展示。

    丛书现有20卷,涵盖官话、晋语、吴语、徽语、闽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等汉语方言和怀集标话等少数民族语言,具有创新与存史并重、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特点。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是广大作者深入乡村田野,在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在深入调查前,项目组做了精心的学术准备,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规范和学术规范,并由此专门编写出版《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手册》制定了调查、语料整理、图册编写、音像加工、资料提交各个阶段的工作规范;编写了专用调查表,具体分为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活动、婚育丧葬、节日、说唱表演等9个大类,共800多个调查条目。

    此外,图文并茂、EP同步是这套丛书的出版特色。各分卷图书里的有地方特色的条目后附有二维码,涉及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内容,阅读时可用手机扫码,进入在线访问,可收听方言条目的录音,收看相关视频,从而增强图书与读者的互动性,实现音像图文四位一体的阅读体验,立体地为读者呈现语言形态。

    据了解,继《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推出首批成果后,教育部、国家语委明年还将启动《中国濒危语言志》(30册)的出版工作。

    此次会议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商务印书馆、北京语言大学承办。

【责任编辑:张曼玉】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