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以诚待我 以信报之

2017-12-07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李超

  学生现场签订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合同。

    “助学贷款不仅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它甚至赋予我一个全新的未来。”30岁的毛文丹谈到多年前的助学贷款,仍然有些激动。

  2008年,毛文丹从四川凉山一座消息闭塞的彝寨出发,来到几千公里外的古城南京圆大学梦。到学校之后,她就被现实浇上了一盆冷水——带来的钱根本付不起学费。国家助学贷款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在校期间,她一共贷款1.4万元,每学期3500元。凭着这笔钱,她轻松地完成了大学学业。

  “助学贷款现在已经全部还清了。”2012年,毛文丹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如今在银行工作的她,更深刻理解助学贷款的价值和意义。“国家以‘诚’待我,那我们以‘信’回报,二字连起来就是诚信。诚信如此传递,才能帮助更多学子走出困境”。

  不止毛文丹。来自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20日,该行在江苏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近95万笔,惠及贫困学子47万人。从2014年开始,国家助学贷款不良率基本维持在0.5%以内。这背后呈现的是中国大学生信用的变迁史。

  完善信用体系 降低助贷不良

  1999年,随着高校收费制度出台,全国选择8个城市试点发放助学贷款,南京是其中之一。

  一开始,银行的表现非常积极,把助学贷款看作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谁先进入高校,谁就先划了蛋糕的一块。

  然而,由于学生违约率很高,助学贷款出现了很高的不良率。到2003年左右,银行都不愿意再放贷。

  据南京一家银行的相关负责人梁刚(化名)回忆,“最高的银行不良率超过了50%,这是一个群体性概念。”他说,在学生宿舍里,如果一个学生不还贷款,就很容易被复制,导致整个宿舍的学生都不还贷款。当时也没有专门的惩罚措施,学校对此也束手无策。

  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等5省市开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

  江苏作为首批试点区域,主要是由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委托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向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由学生在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办理,以借款人信用作担保的助学贷款。

  据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相关工作人员回忆,试点初期,各农村信用社管理要求并不统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其对教育系统并不了解,更多地进行书面审核,无法从其他方面对贫困学生进行认定。那么,谁最有资格来做贫困生的认定和资格审查?

  随着江苏各地资助中心的成立,把助学贷款交给各个区县教育局的资助中心,便成为可行。一方面是为了避免道德风险,另一方面,教育部门更了解学生信息,可以与学籍系统交叉认证。

  “征信记录与未来息息相关”

  江苏作为首批试点省份,成为第一批助学贷款进入还款高峰期的省份之一。如何保障助学贷款的回收率,使助学贷款业务能够健康、平稳、持续的发展下去,成为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起初,不管是教育部门,还是国家开发银行,都尝试用很多方法。他们尝试实地走访、电话沟通、寄送还款通知单,尝试在部分地区寄送律师函,效果不明显。

  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相关工作人员认为,对助学贷款政策的不关心或理解有误是造成学生不履约还款的重要原因。

  江苏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每年都会对违约情况进行通报,加强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管理。其中,对学生资助工作年度绩效评价,贷款违约情况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

  随后,每年5~6月,组织各个高校开展学生诚信教育月活动,同时要求对每个有助学贷款的毕业生进行“毕业确认”,确认的内容包含助学贷款的还款计划。

  国开行江苏分行工作人员解释,这个做法是为了加强贷款到期提示,让毕业生想起有贷款这个事情。因为时间一久,很多人会忘了还款。毕业后学生的手机号码变动较大,学校就无法及时跟他们联系,所以要求在毕业前进行确认。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为了征信教育走进高校课堂,营造诚信的校园氛围也做了诸多努力,除了征信专业知识培训,还联合南京8所大学举办了“诚信杯”南京高校征信主题辩论邀请赛。“征信教育在学校里开始一步步普及”。

  南京财经大学是南京市第一所开设《现代征信学》专业课程的高校。该校一名学生参加了课程,他第一次了解到,“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长达5年,即使偿还了欠款,曾经逾期的记录依然会保留在信用报告中。”

  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个人信用报告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不仅要反映个人信用交易的现状,而且要反映其信用交易的历史情况。所以,即使偿还欠款后,曾经逾期的记录还要在信用报告中保留一段时间。

  对此,这名学生表示一定要谨慎对待,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重视这份与一辈子关联的“信用报告”。

  2013年,江苏省助学贷款与人行征信系统联网之后,学生的违约情况逐渐减少了。因为违约人如果要买车、买房贷款,都会因为征信记录受到影响。“征信记录与贷款学生的未来息息相关”。

  国开行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了更方便学生还款,与支付宝、银联商务等机构合作,学生线上线下均可进行还款。“便捷的还款方式会降低违约率”。

  国开行工作人员说,“我们努力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便捷地掌握自己贷款信息,随时随地可以还款”。

  “不良率降低背后是社会监督体系不断健全”

  在南京工业大学学生事务部副部长许翠梅看来,从2009年开始,该校校园地贷款和生源地贷款的变化是两条曲线——校园地贷款逐年下降,生源地贷款逐年增长。

  2009年,该校有510人申请校园地贷款,贷款是287.3万元。生源地贷款人数是841人,贷款总计480万元。2011年,申请校园地贷款人数降到415人,贷款是239.28万元。生源地贷款人数涨到1509人,贷款总计888.83万元。

  2014年,申请校园地贷款降到156人,贷款是92.34万元。生源地贷款人数提高到2084人,贷款总计1345.531万元。今年,该校申请校园地贷款的只有64人,贷款是47.97万元。而生源地贷款人数是2815人,贷款总计2186.128万元。

  许翠梅说,生源地贷款已成为该校助学贷款的主渠道,校园地贷款目前只有64人。

  记者从江苏的教育部门了解到,江苏省助学贷款第一年进入还款期不良率最高,2010年到达9.97%,2011年就“断崖式下降”到0.9%,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不良率逐年下降,特别是从助学贷款与人行征信联网后,基本维持在0.5%左右,2016年达到0.41%。

  但无论不良率如何变化,国开行的贷款发放总额始终按照学生的需求,稳步提升。2010年发放5.28亿元,2011年发放5.8亿元,2012年发放5.89亿元,2013年发放5.24亿元,2014年发放5.77亿元,2015年发放6.63亿元,2016年是7.12亿元,今年是6.88亿元。

  “不良率降低背后,是社会监督体系不断健全。”许翠梅说。

  “江苏的违约比例很小,目前在可控范围之内。”江苏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陈虎说,违约极少数是恶意拖欠的,有钱不还的现象很少,一般的拖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相比之下,校园地贷款的违约比例会高一些。

  当然对于死亡、丧失劳动能力的学生,江苏省教育厅也专门出台政策,对于非学生本人原因造成的违约可以进行代偿。目前,江苏已代偿了200多万元。

  国开行工作人员说,“我们的指导原则是应贷尽贷,不让一名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诚信培养,让学生对祖国怀有感恩的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责任编辑:黄易清】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H5频道
图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