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 携手共治

2017-12-06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荆林波

    

    作者:荆林波(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评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12月4日,《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正式面世。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以来,首次发布互联网领域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蓝皮书的发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全球互联网普及率突破50%。2017年6月,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华尔街证券分析师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在美国Code大会上发布了《2017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她认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超34亿,同比增长10%,互联网全球渗透率达到46%。而这次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认为,截至2017年6月,全球网民总数达38.9亿,普及率为51.7%。我们知道,互联网普及率突破50%,意味着全球一半的人口已经享受到了互联网的服务,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点。

    第二,中国网民规模全球第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8月4日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从网民增长速度来看,截至2016年末,我国网民数量已达7.31亿人,环比上半年7.1亿人增长2.96%,同比2015年底6.88亿人增长了6.25%。2017年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2.7%。

    相比之下,印度作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印度的互联网用户数达到3.55亿,同比增长28%,它的增长潜力仍然很大。

    第三,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用户市场。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庞大的手机用户,也催发了各类的消费场景,应用更加广泛。比如,2017年上半年,手机外卖应用增长最为迅速,用户规模达到2.74亿,较2016年底增长41.4%;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02亿,线下场景使用特点突出,4.63亿网民在线下消费时使用手机进行支付。中国的移动支付也引领全球的业态,交易额达到了美国的11倍。

    第四,探索综合评价互联网发展方法。目前,国际上现有指标体系以专项指数和人均指数为主,难以全面反映各国互联网总体发展状况,《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首次设立并发布了世界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以基础设施、创新能力,产业发展、网络应用、网络安全、网络治理等六大维度的一级指标,兼顾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对于38个世界主要大国和新兴经济体的互联网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

    第五,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大国和地区重塑全球竞争力的共同选择。目前全球22%的GDP与涵盖技能和资本的数字经济紧密相关,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22.5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重达30.3%。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化、经济结构的优化,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动能转化,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我们理解新动能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三新”进行的初步测算,2015年,“三新”经济增加值相当于全国GDP的14.8%。也正如大会蓝皮书所言: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形成势头,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成为全球创新的新高地。

    第六,互联网世界需要各国的共同参与和有效治理。习近平主席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提出,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互联网治理模式,包括个人隐私保护、数字贸易规范、网络内容管理、规范产业竞争秩序、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等。同时,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已进入多边、多方治理并行阶段。这就需要各国加强沟通交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善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打破传统的一国垄断的模式,探索研究制定全球互联网共同治理规则,使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让互联网成为全球的普惠服务,让世界人民告别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数字红利。

【责任编辑:邓江秀】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