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两不怕”精神再战高原

2018-11-28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孙利波

  子夜,海拔4400多米的高原腹地寒风凛冽,第77集团军某旅一场跨昼夜实兵实弹演练进入火力打击阶段。

  “副营长带3名副连长,抓紧时间配比3种特型弹药;榴炮连连长密切跟进各弹种作战数据采集;指挥连连长5时前上报预备阵地准备情况……”坐镇营指挥车的炮兵营营长黄睿一串密集的指令,把火力打击难度系数又调高了一档。

  多个波次、多型弹药火力打击后,天色已微亮,“敌方”阵地上,无论是点目标还是面目标都被摧毁,营属火炮打出了高于预想的成绩。

  阵地这头,指挥演练的副旅长汪海东难抑兴奋:“把夜间射击、大仰角射击、特种弹射击等重难点课目并行组织,采集了许多宝贵的作战数据。”

  硝烟散尽,战车列队凯旋的剪影中,一面飘扬的旗帜格外醒目,上书8个遒劲的金色大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上世纪50年代初,历尽艰险、徒步进藏的18军参与修筑堪称“天路”的川藏公路。开进到皮康崖险段,筑路部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几十米高的陡壁,状如刀砍斧削直插云霄。任务前,负责该段的该旅二连前身连队官兵在请战书上写下了这样的誓言:“我们的战士都不是神仙,而是凡人。但我们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经过全连2个月的艰苦奋战,官兵终于打通了道路。

  在1962年10月的一次战斗中,二连六班班长阳廷安高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跟我来,打进去!”的口号,全班只剩一人依然继续战斗,战后被国防部授予“阳廷安班”荣誉称号。

  1963年2月,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向毛主席汇报作战情况时,毛主席欣然提笔:“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官兵“入营第一课”是重温“两不怕”历史故事,每逢重大任务都进行“两不怕”精神教育……60多年来,“两不怕”精神在这支部队代代传承,成为官兵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钥”。

  去年改革大考来临,该旅调整至高原驻防,追随18军的足迹,回到了前辈战斗过的战场。

  从温润平原到风雪高原,官兵始终斗志昂扬:在高原安家当天,他们就展开训练,第二天就组织实弹考核。不料,大家的热情在成绩张榜后受挫:往常熟练掌握的单兵轻武器,来到高原却失了准头;军用地图识用并非难题,走上高原却时常“掉向”;高原地区通信容易受扰,简易通信也频繁出错……

  挥师高原后的首场议训会上,旅党委深刻反思:要想征服高原,不仅要弘扬“两不怕”精神,还要赋予“两不怕”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仗打到哪里,“两不怕”的旗帜就插在哪里。面对困局,率先叫响这一口号的该旅二连官兵再一次挺立潮头。机动至皮康崖路段,指导员张庆彬在休息时组织随机教育,把理论课堂摆在英雄血汗浇灌过的土地上,全连官兵备受鼓舞。到达演训场,连长刘涛带着请战书找到旅党委——“先行先试,二连来当!”

  不到1个月时间,二连集智攻关,和当年战天斗地的筑路先锋一样,逐个难题破解,列表对账销账,围绕高原作战重点课题,设置10多种战术情况,在难局、险局、危局中研练作战能力,采集整理了多组高原作战数据在全旅推广。

  靠着“两不怕”精神这个“传家宝”,全旅高原实战能力建设很快取得可喜成绩:进驻高原半年后,战区陆军组织单兵高原军事技能考核,该旅官兵人人合格,优良率达到82.5%。

【编辑:齐琪】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