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哨所的专场演出

2018-09-20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李 亮

  初秋漠北,依旧烈日高照。极目远眺,戈壁连着戈壁,除了那座哨塔,再也见不到什么凸起的标志物。

  “哨长,来了,来了,乌兰牧骑一会来我们这!”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双界碑哨所的上等兵高健,激动地冲进宿舍,对正在看书的哨长齐兆鹏喊道。

  “谁通知的,火急火燎的干啥?”齐兆鹏扭过头问。高健深吸了两口气说:“真的,宣传科张干事通知,1小时后就到。”这下,齐兆鹏噌地一下站起来,精神抖擞地下命令:“赶紧准备一下,拿出最高标准。”

  他们这么兴奋不是没有道理的。双界碑哨所距边境线仅1.5公里,因位于两座界碑相交的地方而得名。哨所位置偏僻,条件艰苦,这里没有长明电,没有4G信号,官兵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匮乏。这是近年来第一次有地方文艺团体来哨所慰问演出。

  “这个哨所很远,路也不好走。”在狐狸山边防连,听说内蒙古额济纳旗乌兰牧骑演出完还要到双界碑哨所去,指导员赵顺宇说道。

  “哪里有官兵,哪里就是我们的舞台!”乌兰牧骑队员很坚定。他们在连队表演结束后,没有休整就踏上了前往哨所的路。

  “到了吗?”“哨所肯定很艰苦吧?”大巴车一路前行,队员们的心早已飞到了哨所。

  其实,这些队员已经满身疲惫。连日来,他们冒着烈日,行程千余公里,走边防、进班排、上哨所,为一线戍边官兵送去精神慰藉和视听享受,深受基层官兵喜爱。在巡逻车旁、在界碑前、在大漠胡杨下,只要有戍边官兵的地方,就有乌兰牧骑的身影。

  在“搓板路”上颠簸了近3个小时,迷彩围墙环抱的哨楼终于映入眼帘。大巴车向哨所驶来,军犬大黄飞奔过去,又飞奔回来,像是欢迎久违的朋友。车刚一停稳,哨所战士就涌上前去,帮着卸道具。

  蒙古舞蹈、马头琴演奏、呼麦演唱,一个个充满地域特色的节目,让战士笑开了颜,寂静的哨所传出阵阵欢笑。小合唱《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描绘边防军民手牵手、心连心共同守望边关安宁的感人事迹;蒙古族队员达娃的呼麦弹唱《成吉思汗赞》令人叹为观止,赢得大家热烈掌声。

  演出正值中午,烈日炙烤下,演员们刚上场衣服就已经湿透。哨所演出条件简陋,没有豪华的舞台,没有闪烁的灯光,演员就这样以蘸满敬意的深情,用高亢嘹亮的歌曲、激情迸发的舞蹈,全身投入、真情释放。一时间,歌声、笑声、掌声、喝彩声,在哨所上空飘荡。

  原生态的歌声更显纯美,零距离的舞蹈更是多姿。哨所上士陈扶彪激动地说:“开始听说会错过演出,心里还有些失落,没想到给我们来了一个专场演出,太棒了!”

  “遥远的天边,遥远的山冈,战士日夜守卫着边防……”哈斯格日勒的一曲《战士为国守安详》感动了几位年底将要退伍的老兵。

  “座座界碑就像那战士的身影,伴着马儿听我把军歌唱……”哨所官兵与队员共同演唱了一首《八千里边防大北疆》。隽永的歌词、悠扬的曲调令人感动,仿佛把大家带到了老边防们“一顶帐篷一口锅,骑着骆驼去巡逻”的艰苦岁月。

  最后,这场为哨所官兵举办的“没有麦克风的专场演出”,在歌曲《大漠胡杨》中结束。

  “这样的演出既丰富了官兵精神文化生活,又是一次保家卫国情怀的精神洗礼……”哨长齐兆鹏感触颇深:“请放心,我们一定克服困难,练硬本领,守好祖国北疆。”

  这样的演出场景,这几日陆续出现在北部战区的很多偏远哨所。据悉,为丰富边海防部队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北部战区陆军与驻地省(区)文艺团体联合开展“情系边海防、文艺进军营”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山东歌舞剧院、黑龙江歌舞剧院、辽宁歌剧院及吉林延边自治州歌舞团等文艺团体,抽组数十支“红色文艺轻骑兵”,穿沙漠、踏草原、爬高山、登海岛,为边海防一线官兵送上精彩的文艺盛宴。

  夕阳西下,双界碑哨所的官兵依依不舍地站在哨所门口,向渐行渐远的“文艺轻骑兵”献上军礼。他们将会像胡杨一样扎根大漠,而车上的队员们,又将赶赴下一个连队、哨所……

  上图:乌兰牧骑队员为巡逻官兵表演。李少平摄

【编辑:曾宪旭】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