诋毁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者被行政拘留10日

2018-02-19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荒岛求索:隐姓埋名筑强国之路

  30出头的黄旭华,拍摄于1957年

  1958年,一个电话改变了黄旭华的一生。

  “电话里只说去北京出差,其他什么也没说。我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去了。”黄旭华说,他从上海到了北京才知道,国家要搞核潜艇。

  这是黄旭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他的一生与核潜艇结缘。

  在此4年前,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首次试航。一年前,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核潜艇刚一问世,即被视为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杀手锏”。

  时不我待。1958年6月27日,聂荣臻元帅向中共中央呈送《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得到毛泽东主席批准。

  这份绝密报告,拉开了中国研制核潜艇的序幕。

  然而,当时的中国要造核潜艇,谈何容易!

  1959年秋,赫鲁晓夫访华。中国领导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但赫鲁晓夫认为,核潜艇技术复杂,中国搞不了。

  对此,毛泽东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主席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人自己造核潜艇的决心。”黄旭华说,这种激励难以言表。

  然而,当时连核潜艇长什么样儿也不知道。“没办法,只能‘骑驴找马’,搜罗核潜艇相关信息,拼凑出核潜艇的轮廓。”

  黄旭华说,他们只得带着“三面镜子”找有用信息:用“放大镜”搜索相关资料,用“显微镜”审视相关内容,用“照妖镜”分辨真假虚实。

  就这样,中国核潜艇事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在一波三折中发展。

  1962年底,核潜艇研制工程因故“下马”。不过,黄旭华并未离开,继续核潜艇研究。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上天,带来核潜艇下海的希望。5个月后,核潜艇研制工作全面启动。

  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葫芦岛成立,黄旭华开始了“荒岛求索”的人生。

  与黄旭华共事多年的施祖培说,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就一边设计、一边施工,晚上准备两个馒头,加班加点地干。当时有个土口号,叫“头拱地、脚朝天,也要把核潜艇搞出来”。

  那是个特殊的年代。文革时期政治运动不断,白天养猪、修猪圈、接受批判,晚上黄旭华和同事们潜心于核潜艇事业。

  时任核潜艇总体性能设计师陈源说,荒岛维艰,但大家劲头不减。所有人心里都装着使命,尽快研制出中国的核潜艇。

  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就用磅秤来称。

  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的技术问题,同时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关键问题。

  核潜艇的形状是采用常规线型还是水滴线型,一度困扰着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美国发展核潜艇分三步走,先是采用适合水面航行为主的常规线型,同时建造一艘常规动力水滴线型潜艇,摸索水滴型体的流体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先进的水滴型核潜艇。

  依据大量试验和科学论证,黄旭华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研制中国的水滴型核潜艇。

  “一个侦察兵已把最佳路线侦察出来,再去就没必要重走他侦察时的路线了。”黄旭华说。

  参与核潜艇研制工作的核动力专家张德峰说,当时,核潜艇工程“三驾马车”——堆(艇用核反应堆)、艇(核潜艇总体)、弹(潜射弹道导弹),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去攻克一个个难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

  黄旭华和同事们先后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和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讯、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7项技术,也就是“七朵金花”。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

  1981年4月,我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成功下水。两年四个月后,交付海军训练使用,加入海军战斗序列。

  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深海,潜伏着中国核潜艇,也深藏着“核潜艇人”的功与名。

  “为了工作上的保密,我整整30年没有回家。离家研制核潜艇时,我刚三十出头,等回家见到亲人时,已是六十多岁的白发老人了。”黄旭华说。

  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黄旭华埋头苦干的人生,正是中国核潜艇人不懈奋斗的缩影,他们是骑鲸蹈海的“无名英雄”。

【责任编辑:董志成】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