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干部与青年交流的鲜活榜样

——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采访实录有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04-26作者:汪越




    近期,共青团中央举办了“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大赛,广大共青团员、共青团干部踊跃投稿,深情回顾了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和重大成就,表达了跟党奋进新征程、青春建功新时代的心声。即日起,专栏择优选登优秀来稿。

——————————

    2020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中国青年报》连续刊发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采访实录共25篇。2022年3月,与这25篇采访实录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第26至50篇系列采访实录正在陆续刊发中,再次掀起了“青年大学习”热潮,成为青年学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作为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干部,要主动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汲取习近平总书记与青年大学生朋友交流的语言智慧和思想伟力,为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锤炼过硬本领。

    通过认真研读、内化思考,《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采访实录让我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极富个人魅力的语言艺术、语言风格。其主要表现为多运用简洁朴实的成语、谚语、俚语回应青年的关切,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多引用中外典故、名人故事、经典诗句向青年阐释现实问题和难题,提纲挈领、发人深省;多使用比喻、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达对青年的关心关爱,意蕴丰富、幽默生动。与此同时,与时俱进地加入一些流行热词,强化语言时代感召力,使得青年喜欢听、听得进、听得懂。这为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干部在与青年大学生交谈交流时,应该说什么话、怎样去说话提供了实践指引。

    团干部说话要“有理有据”,提升思想引领的话语力度。自古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的七年插队生活中,带着问题看书、思考,经历了“生活关”“劳动关”的考验,最终真正树立起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真知”。他刚到正定县任县委书记时,3个月里跑遍了各乡各村,进村入户进行调研,去真正了解问题;担任福州市委书记主持规划时,组织课题组外出考察、发动市民参与“万人答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等活动,用科学谋划切实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学生,对他们所面临的思想困惑、学业压力、毕业求职、人际交往等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判与总结,树立符合国情社情和青年群体习惯的话语思维,将理论思想的深刻内涵转化成“中国话”“现代话”“大众话”“青年话”,使得青年听得懂、记得住,实现对青年的有效疏导。

    团干部说话要“有根有魂”,提升思想引领的话语厚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含着珍贵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民族精神,是引领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沃土。在浙江大学的形势政策报告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古代和近代的15位浙江籍文化名人,分析了浙江人精神品质的文化渊源,让在场学生惊叹浙江原来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北京大学的师生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诗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礼记》《诫子书》中的名句,拈来刘禹锡、蔡元培的名诗名言,阐释“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重要性,引导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启示我们和青年进行语言交流,除了要有向上延伸的政治性、理论性外,还要有向下扎根的文化性。我们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精髓,将成语典故、诗词歌赋、谚语俚语积极转化为自身的话语资源,并赋予崭新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用中国历史、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向青年传播中国声音、传递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文化特质和精神气质,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团干部说话要“有情有感”,提升思想引领的话语温度。语言交流少不了平等关照与互动,少不了情感碰撞与体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完中国政法大学主题团日活动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情欢送,当同学们高喊:“总书记,注意身体!”总书记回应道:“好的,你们也要好好学习。”如同亲密好友一般,一问一答,情暖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察时,曾特意抽出时间到图书馆看望自习室的同学,和蔼可亲地询问“刚上大学,生活习惯不习惯”“会不会想家,有没有经常和爸爸妈妈通电话”,如同家中长辈一般,一字一句,关怀备至。平日里高瞻远瞩的国家领导人是如此亲切温暖,始终关注关心着青年的成长与发展。从习近平总书记和青年的每一次对话交流,我们可以看出,饱含真情实感的对话式、生活式的语言表达可以打动话语对象,引起情感认同。我们要充分利用“与青年同向,与青春同行”的身份优势,善于从青年学生的视角出发,准确把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所忧所盼,注重对话交流,用“以情动人”的方式靠近他们、感染他们,构建起信任的桥梁。

    团干部说话要“有趣有味”,提升思想引领的话语效度。在语言交流中恰当使用表达技巧,可以有效引发话语对象的兴趣,传递话语信息。习近平总书记曾嘱咐同学们“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用“穿衣服、扣扣子”这一形象比喻勉励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华中科技大学接受学生邀请发表即兴讲话的时候,和蔼地说,“刚才这位主持人让我讲话,现在最流行的词就是‘被’,这次我算不算‘被’讲话?”一句话活跃了现场气氛、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此外,他曾多次举过举重运动员的例子,以此教导青年“事情是一件一件做起来的,本事是一点儿一点儿长起来的”。从习近平总书记身上我们学习到要十分重视并灵活使用语言表达技巧,用比喻、排比、借代等修辞方法让话语“富灵气”,用贴合时代特点和青年群体的流行热词让话语“蕴生气”,用贴近生活的小故事、真素材让话语“接地气”,在时代语境下将原本高深、严肃、枯燥的话语转化成简洁、趣味、生动的表达,增强话语表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实现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为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干部,我们要深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关注关心关爱的温暖记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与青年交往交流交心的真情故事,深刻践行引领青年成长成才成功的初心与使命。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运用语言的力度、厚度、温度、效度来引领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培育中国文化的坚守者、中国故事的传播者、中国精神的弘扬者、中国力量的贡献者,教育引导当代青年坚定与时代同向同行!

汪越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