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4月19日,以“才聚新质 智汇未来”为主题的“2025新质人才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与会嘉宾围绕探索新质人才培育与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核心路径展开研讨,并发布《2024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该报告从人才供给、人才需求、人才吸引、人才生态四个维度,构建了中国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框架。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辉提到,“新质生产力”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关键理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从生产力的基本概念切入,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本质,并深入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实践路径及重要原则。在谈及实现路径时,他特别强调了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而实体经济是根本支撑;两者协同并进,是构建新质生产力体系的关键所在。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建忠围绕“区域人才培育和聚集”展开分享。他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动能、新优势、新领域、新赛道,要实现科技、教育、人才良性循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人才链引领作用。
当日,《2024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发布,对全国296个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评价。
报告发布现场。主办方供图
报告显示,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差异明显;高端产业带动新质人才需求增长明显,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产业岗位占据新质产业招聘需求的三分之二以上;从综合排名上看,北京位居榜首,上海和深圳紧随其后。
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
责任编辑:蒋肖斌 郭韶明
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