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黑土地上的选择题?看这群大学生给出的答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5-04-19作者:杨雷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雷 记者 金卓

“在分享我的故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青春有颜色,你会用什么颜色来描绘它?”

4月18日下午,黑龙江职业学院,在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引航”示范宣讲活动现场,来自东北农业大学的宋思思将问题抛给了在场以及观看直播的大学生。当天,共有600多名大学生线下参加活动,1.1万人次线上观看。

2023年7月31日,宋思思以“兴边富民”志愿者的身份来到鸡东县第四中学。这里与俄罗斯接壤的111公里边境线,是地理界限,也是她青春的起跑线。

活动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雷/摄

365天、两个班级、64名同学,一个又一个瞬间让宋思思读懂了“扎根”的意义。

2023年入冬时节,留守儿童小宇竟穿着单衣来上学。“无力感突然涌上来”的宋思思随后联系学校团委,募集到了300多件冬衣,“看到孩子穿着这些衣服,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另一名留守儿童小浩也给宋思思留下了深刻印象。2024年鸡东县五四文艺晚会上,平时不爱说话的小浩,和同学一起朗诵了《少年中国说》。看着台上落落大方的孙子,小浩爷爷奶奶留下了眼泪。“我忽然看见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当我们扎根泥土时,其实是为孩子们搭建通向星辰大海的阶梯。孩子们的成长就是我为青春涂抹的底色。”宋思思说。

李平也是一名乡村教师。8年前,他从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毕业后来到安达市任民镇中心学校。

2019年3月,学习音乐教育专业的他和同为特岗教师的张雨,成立了一个“村里的孩儿”音乐班。李平坦言,这个班的成立有些偶然。一次上音乐课,他发现,一个孩子正沉浸在歌曲韵律中,努力地唱着,“她的声音宛若天籁、直击心灵。”

纯净的目光、陶醉的表情,这与孩子们日常羞涩胆怯的模样形成了鲜明对比。于是,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音乐让孩子们自信的李平,有了成立音乐班的想法。

视频来源:“村里的孩儿”

音乐班成立之初,参与的孩子并不多。“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好意思。”于是,李平和张雨主动把他们领进了教室,深度感受音乐。没几天,音乐班一下子增加了30多人。

李平把孩子们练唱的点滴录制成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引起许多关注。有网友评论,“两个年轻人正带‘村里的孩儿’唱响‘放牛班的春天’”。

看着孩子们的蜕变,李平觉得自己8年前来到这里是对的,“在基层,只要用心,就能创造出无限可能。”

同样创造无限可能的,还有周洋。只不过,他不是用音乐,而是用科技。

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周洋,是哈尔滨云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他的公司主要做智能加热服装,产品相继亮相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创旗舰店、亚冬会文创特许经营店,受到市场关注。

已经“小有成就”的周洋向大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创业时“踩过的坑”。

早在高中时,周洋就开始研发智能冲锋衣。他说,这款冲锋衣电阻丝发热功率小、锂电池续航时间短。控制模块体积较大,导致衣服非常重。“我建议大学生如果想创业,应该建立系统、科学的创业认知。不要将创业等同于技术创新,忽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周洋分享完自己的创业心得后,郑强随后上台。3年前,他从黑龙江职业学院毕业,进入哈尔滨香坊物业供热有限责任公司。

提起工作——烧锅炉,郑强说,自己也曾抵触,“看上去不高大上”。

工作一段时间,他发现,这项工作没有想得那么简单。“这里涉及到流体力学、传热学原理等很多专业的东西。”

慢慢地,郑强对这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有了了解,他也更加明白了这份工作的价值。他所在的公司供热面积达1.47亿平方米,占全市的44%,服务140万用户。

一年冬天,哈尔滨一个小区的暖气突然坏了。郑强和同事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室外,修了10多个小时。看着修好的暖气,正收拾工具准备回公司的他看到一位大妈迎面走来。本以为大妈是来骂供热公司的,没想到一上来就拉住了郑强的手:“孩子,冷不冷,辛苦你了。”

“这是我听到的最温馨的奖励。”郑强说。

工作以来,郑强累计处理大小供热事件1000余起,并从维修工人成长为维修站站长。

此时,他已不再像当初那样抵触烧锅炉。“工作哪分贵贱,只在于有没有价值。当产业工人并不丢人,这能学习和磨练出更有用的本领,我感到很光荣。”郑强对台下的学弟学妹们说。

活动当天上午,团黑龙江省委在黑龙江职业学院举办了黑龙江共青团“千校万岗”系列招聘活动。该活动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匹配岗位。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和哈尔滨红光锅炉总厂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60个就业岗位。130名毕业生投递了简历,其中40名达成意向签约。

此前,该招聘活动也在黑龙江大学办了一场。56家企业提供312个岗位,学生投递了800余份简历。

团黑龙江省委学校部负责人表示,黑龙江各级团组织将以服务和促进大学生就业为主线,全面实施困难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共青团“千校万岗”系列招聘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服务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责任编辑:郑燕峰   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