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记者今天从生态环境部获悉,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连续5年稳定达标。这是继2022年后,全国PM2.5浓度第二次降至30微克/立方米以内。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相关环境质量数据在1月14日至15日在京召开的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发布。
大气环境方面,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7%。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水生态环境方面,全国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首次超过90%,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83.7%,提前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在II类。
该会议确定了2025年生态环境领域的八项重点任务。一是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举措,推动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二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统筹开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系统谋划“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三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创新开展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四是积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强化重大规划和项目环评服务保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发展全国碳市场,培育壮大绿色生产力。五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统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六是着力强化生态环境督察执法,深入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七是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与监测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推动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建设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八是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法规标准政策制度体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深化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合作,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