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春节“入遗”激发文化新活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4-12-11作者:特约评论员徐健 周彤薇

2024年12月,中国春节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喜讯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里程碑,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注入了澎湃活力。作为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的传统节日,春节再次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成为连接全球华人的文化纽带。

春节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从除夕夜的团圆年夜饭,到正月初一的拜年习俗,再到各式各样的庙会、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追求与向往。春节申遗成功肯定了其文化价值,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还为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在春节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中,坚守其深厚文化底蕴,积极探索并实践形式与内容上的革新,确保这一文化瑰宝能够紧密贴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与审美趋势,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使命。

融合现代科技,重塑春节文化表达。将现代科技手段融入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中,为其赋予新的生命与活力。如我国多个文化机构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打造了线上虚拟庙会,为无法亲临现场的民众提供了沉浸式的节日体验。故宫博物院推出“紫禁城里过大年”VR体验活动,让全球观众得以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皇室的春节庆典,体验庄重与热闹并存的节日氛围。“AR烟花秀”巧妙地将传统烟花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用户只需轻触屏幕,便能观赏到绚烂多彩的烟花在指尖绽放……创新的表达方式让传统文化以一种更加亲切、易于接触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人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

丰富节庆活动,增强春节文化氛围。春节申遗成功,我们应当更好地呵护春节、留住年味。要强化民俗保护、丰富文化活动,让民众更有传统节日的获得感。首先要注重和鼓励家庭传承,通过年夜饭、包饺子、贴春联等传统方式过好春节。其次,注重民间自发传承,通过结合各地的庙会、舞龙、舞狮、秧歌、美食等举办春节庆典和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再次,通过社区和学校教育传承春节文化。比如,龙年春节期间,北京市一小学举办“小小书法家”活动,在书法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一笔一画地学习书写春联,锻炼书法技艺的同时,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春节文化的美好寓意。各地社区作为传承春节文化的重要阵地,举办猜灯谜、舞龙舞狮、剪窗花等春节文化活动,居民在欢乐中感受到过节的浓厚氛围,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和谐与团结,更增强了对春节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拓宽国际视野,共赏春节文化魅力。春节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海外设立了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展览、音乐会、灯光秀等活动,如纽约时代广场璀璨夺目的春节灯光秀、伦敦特拉法加广场悠扬动听的春节音乐会,为展示中国春节文化打开了新的窗口。与此同时,国际商业领域敏锐地捕捉到春节文化的独特内涵,将春节元素融入其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之中,推出春节限量版商品,设立春节主题快闪店,为外国消费者提供了接触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此外,迪士尼乐园精心策划了“春节奇幻之旅”主题活动,游客们既能在乐园内欣赏到精彩绝伦的中国传统舞蹈和音乐表演,又能品尝到各式春节特色美食。这种融合了东西方元素的独特体验,让游客都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让我们以春节文化为纽带,凝聚全球华人的文化共识与情感共鸣,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让中华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更加璀璨夺目!

责任编辑:王俊秀 袁瑞   编辑:袁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