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徐妍迪
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有一群“油”的传人,他们不仅在实验室彻夜攻关,而且经常进行实地考察;他们不仅每天从事创新工作,还突破外国技术封锁,将成果推广至本土企业。这群人,就是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博士后。
自2001年建站,2017年取得独立招收博士后资质以来,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屡创佳绩,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项荣誉称号。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打造创新型科研团队专题讲座现场。
用理想吸引人,用真情留住人
2009年,徐田武坐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教室里,听着中原油田党委组织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招聘宣讲,“薪酬、福利、待遇、保障……”这些徐田武都没有记住,他只记住了一句带着河南口音的话:“我们要建设成千万吨级油气田!”这句话一锤定音,让他就此结缘中原油田。从工作站博士后到油田高级专家,徐田武为中原油田奉献了15年青春。
“不画饼、不忽悠,双向选择,做不了同事也可以做朋友。”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王淦介绍,很多博士后都是被工作站提供的平台所吸引,想在生产一线把所学用于实践。同时,他们也被宣讲人员“三顾茅庐”的真诚打动,放弃了其他大城市的高薪岗位来到油田工作。
在2017年以前,毕业于长江大学的徐菲没有深入了解过中原油田。毕业那年,国家重大专项相应研究内容的负责人来到大学找到他,说这里有一个世界级难题,需要懂电磁和仪器的人去解决普光气田迫在眉睫的问题。徐菲说:“当时刚毕业,就想解决一个国内外都做不了的难题。”
徐菲在实验室进行科研攻关。
吸引博士后们进站的是在一线助力祖国能源建设的理想,而留住他们的,还有工作站无微不至的关注。工作站实行“双轨制”培养,针对博士们的个性特点安排其担任行政职务或技术职务。
徐菲目前有两个身份:油田专家和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工程实验中心副所长。他认为两个岗位相辅相成,“做专家更理解其他行政人员的想法,做行政的时候明白怎么更好地服务技术人员。”工作站还会定期组织博士后们参与讲座、学术会议或邀请高校老师授课,确保博士后们了解前沿科技。
“来工作站,你只管科研,没有后顾之忧。”王淦介绍,工作站靠真情留住人才,每逢重要节日、亲属来访、结婚生子或是博士后患病时,工作站都会安排专人走访慰问。
“我们从天南海北过来,生活上遇到问题都能及时解决。”徐田武形容工作站服务就是“家的文化”。
这让博士后们感受到油田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徐菲出站时曾收到多个国际知名石油企业百万年薪的“橄榄枝”,但他还是选择扎根油田。
徐菲团队在进行现场实验(中为徐菲)。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除了“引得来”和“留得住”,“用得好”是工作站发挥人才资源价值的根本所在。他们“以需求找项目、按项目找博士”,结合博士专业特长为其选择适配的攻关项目,确保科研成果有利于解决油田建设的实际需要。
徐菲进站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普光气田的勘探安全问题。作为我国首个投入开发的相整装高含硫气田,普光气田是国家“川气东送”工程的主供气源地之一。普光气田储量丰富,但采集时盐膏层会导致套管变形,存在重大风险,如何安全勘探开采成了大难题。
普光气田含有剧毒硫化氢,又处于地震多发的四川达州,一旦采集气体的金属管发生变形破裂,失控的硫化氢顺着底层裂缝进入地上,方圆百里的村镇都会受到影响。
为防止套管变形导致硫化氢泄漏事故发生,中原油田曾向全球最知名石油服务公司寻求技术支持,得到的回复是没有可用技术。徐菲一入站,便在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的支持下承接了此任务,在团队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技术攻关。他们原创发明的仪器和算法能深入地下几千米并穿透金属油管探测套管的变形情况。“现场实测和计算预测误差只有一点几毫米,证明技术是完全可用的。”徐菲至今还能回想起理论结果得到验证时团队兴奋激动的场景。
现在,徐菲带领着测试团队和实验团队继续从事油气开发工作,他表示,虽然开发多年,采出的油气只有总储量的不到40%,他和团队要做的就是“把藏在阴暗处的油气找出来”。徐菲计划下一步工作是“点亮地下”,通过无线通讯完成地面和井下的信息传输,实现地下智能化,进一步建设智能油气田。
“增储上产”是工作站科研的核心方向之一,为了牢牢端稳“能源”这碗饭,徐田武团队推进“进源勘探”,到生油岩去找油气。“现在的油气开发就是在餐桌上吃饭,我们要做的是去厨房里找吃的。”徐田武用一个比喻介绍自己所从事的勘探工作。
徐田武团队擅长从“没有希望的区块发掘希望”。通过技术研究,团队发现了十余年未部署井位的马厂地区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分析技术和热模拟实验,团队发现了该区存在一套具有较强生烃能力的优质烃源岩。根据此认识,团队指出沿着洼陷带靠近优质页岩发育层系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在此基础上部署的马3001X井获得了超百方的高产工业油气流井。
徐田武团队在做勘探研究(左二为徐田武)。
从“拼人力”,到“拼技术”
“完成一个科研攻关,解决一项关键核心技术,就能带来勘探开发成本大幅下降。”王淦说,“2023年中原油田实现盈利10多亿元,离不开科技创新。”
工作站的科研成果不仅供中原油田勘探开发使用,也将技术推广至其他地区,真正做到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并重。
近年来,工作站成果“开枝散叶”。徐田武团队的勘探开发新理论指导探明及控制储量2660万吨;徐菲团队发明的“静态磁聚焦阵列套变监测仪”解决了“高含硫气井及超深井的套变情况监测”这一世界范围的难题;元坝气田作为中国石化继普光气田之后投产的第二大高含硫气田,在开发过程中邀请工作站博士后团队前往指导,帮助解决部分技术问题……
此外,该工作站鼓励博士后通过技术报告会、成果展示会向专业技术人员讲解行业发展新动态。2022年至今,有24名博士利用“中原学院”网络授课平台功能授课35场次,参训人数达6000余人,进一步推动了技术交流,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端稳“能源饭碗”。
(本文图片均由中原油田党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