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西藏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近6岁

中国青年报  |  2024-11-30作者:刘昶荣

    本报北京11月2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卫生健康对口援藏30周年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司长、乡村振兴办主任刘魁在发布会上介绍:“在中央和各地的帮助下,西藏自治区医疗卫生系统通过不懈努力,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成倍数下降,人均预期寿命在10多年的时间增长了近6岁,各族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30年来,数万名医务工作者参与援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医师侯新琳是其中之一。2016年,侯新琳刚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援助时,遇到一名重度贫血患儿,当地医生确诊不了是什么病。“我们‘组团式’援藏专家很快就确诊患儿是血友病。”侯新琳说,这次诊断也是西藏第一次诊断血友病。经过多年的援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已成为中国罕见病联盟血友病诊治中心,所有在西藏的血友病孩子都能得到最规范、有效、系统并且长期的优质医疗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对口支援省市共投入资金超过300亿元,支持西藏卫生健康事业建设和发展。目前,西藏已建成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善、布局较为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15年,中组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12个省份的182家医院,共同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支援西藏21家医院。“组团式”援藏牵头协调由党委组织部门负责,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医务人员组织保障更加有力。在以往的诊疗技术和专家为主的基础上,“组团式”援藏还增加了医院管理人才,目的是帮助受援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援助方式也从一家医院帮扶一家医院,变成多家医院帮扶一家医院,实行“以院包科”,也就是一家医院承包一个科室,“以市包县”,也就是一个地市承包一个县。

    与30年前相比,西藏的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由1198个增加到1821个,床位数由5600多张增至2.2万张,每千人口的执业(助理)医师人数由1.9人增至3.3人。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珞表示,经过不懈努力,西藏居民健康水平各项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1/10以下。

责任编辑:郝帅   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