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卫项目后,如何做好基层健康服务

中国青年报  |  2024-11-30作者:余冰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

    反复咳嗽、胸痛,活动后喘不上气,甚至呼吸困难……这种名为慢阻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慢性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慢阻肺病患者近1亿,40岁以上人群每8人中就有一名慢阻肺病患者,然而,该疾病的患病知晓率只有0.9%。

    今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正式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意味着居民在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即可获得肺功能筛查、疾病诊疗等更方便、规范的医疗服务。

    目前我国慢阻肺病防治模式如何?慢阻肺病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又将如何进一步服务好百姓?在日前举办的2024中国慢阻肺病防治大会上,多位专家给出了他们的解答。

    促进防控关口前移

    “2012-2014年,我们曾做过流行病学调查。当被问及‘听说过高血压和糖尿病吗’,60%的人都说听过,但知道慢阻肺病的人很少,对于它的危险因素、如何防控和治疗就更无从谈起。”在2024中国慢阻肺病防治大会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杨汀感慨。常常有患者因为症状加重才前往医院治疗,回到社区后,因没有专门的管理和监督,导致病情复发再次住院。“我碰到的一个最严重的例子,患者一年内病情持续加重,住院13次,健康和经济负担非常重。”

    慢阻肺病正式进入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这些困境带来了新的突破口。

    “当慢阻肺病进入国家基本公卫,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宣传力度的加强,老百姓就能逐渐知道这个疾病,了解它的危险因素和预防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病的知晓率。”杨汀表示,此外,基层医生能够把患者居家的模式管理起来,与在医院的管理形成衔接,有助于患者得到更全面的照护。同时,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于呼吸疾病的诊治能力和水平,推动“平疫结合”,在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管理,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促进慢阻肺病防控关口前移。

    “慢阻肺病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卫项目,对百姓、基层医务人员和基层医疗机构均有重要意义。”为了推动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院士先后4次提交了政协提案。他表示,未来需要从“知晓、戒烟、肺功能、吸入药物”4个方面做好慢阻肺病的“促防诊控治康”工作。

    基层普及率和依从性仍需提高

    在慢阻肺病防治过程中,肺功能检查是关键,它可以在早期发现呼吸系统病变,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然而,当前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查率仅有4.5%。

    “很多病人不愿意做。他们认为自己是健康的,不需要做,尤其是吸烟的人,直到恶化、加重的时候才想到要做肺功能检查。”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成水说,还有的患者想做,但配合不好。

    在肺功能检查的过程中,患者需要用力呼吸,但慢阻肺患者最大的问题就是呼吸困难,有的连上楼梯都费劲。“这时候他完成不了检查,觉得很难,就不做了。这就是我们说的配合和依从性不好。”陈成水说。

    同时,部分基层还缺乏相应的设备,医疗资源不足。陈成水表示,在一些乡村或者基层社区没法做肺功能检查,因为没有肺功能仪,或者已经配置了但是没有技术人员能做。

    如何改变?在陈成水看来,第一步就是提高慢阻肺病的知晓度。同时,要增加肺功能仪的投入和相关技术人员的配置。陈成水介绍,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投入了大量资金到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的基建和设备购置。“目前衢州已实现一般卫生院DR(数字X线摄影)全覆盖,中心卫生院CT全覆盖,肺功能仪占比94.2%。同时培训肺功能质控人员,使每个配备肺功能仪的地方都有操作的技术人员、质控人员把关。”陈成水说。

    “业内采取了很多方法,如随访、监督、培训技术人员的能力等,提高患者依从性。”陈成水说,目前正在探索两项新技术,一项是利用配合度较好的CT结合人工智能进行肺功能检查,另一项则是探索平静呼吸做肺功能评估。

    “提质”“减负”缺一不可

    慢阻肺病进入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对患者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另一方面也给基层医生增加了工作任务。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在大会的记者会上表示,防治慢阻肺病,既要提升基层的诊疗能力和健康照护水平,也要通过技术等新方式使工作流程更加优化,提高效率和质量,为基层医务人员“减负”。

    “基层医务人员最大的担心就是会不会因为慢阻肺病填写大量表单,无法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到防治工作中。”吴浩表示,为此,国家在制定工作随访表时,明确了可以将既往信息或数据进行抓取,减少表格的填写。未来也在考虑将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病三表合一,相关信息共享,减轻基层医务人员负担。“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高水平的慢阻肺病健康照护,早诊断,早治疗,幸福感也会增强。”吴浩说。

    “早在2009年,高血压、糖尿病就已纳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当时我们想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疾病的知晓率、疾病控制率和患者主动健康管理的能力,但一个重要经验是,基层(医疗机构)对患者不能只有健康教育的能力,不会治、不会诊就难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吴浩表示,慢阻肺病进入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后,更需要重视基层相关诊疗技术和能力的提升,加强医防融合、医防协同。例如,要尽可能给基层配备相关筛检设备,通过新技术提高慢阻肺病高危人群筛选率,推动实现县域内慢病用药一体化,真正做到在基层实现“促防诊控治康”。

责任编辑:姜蕾,齐征,李沛然   编辑:罗征